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部署,緊密結合浙江實際,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作出如下決定。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
1.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階段、改革開放新的重要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會通過的《決定》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動綱領。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學習貫徹中央全會精神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深刻領會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和路線圖,深刻領會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和條件,深刻領會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重點,深刻領會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刻領會全面深化改革的經驗和原則,深刻領會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和依靠,深刻領會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和舉措,深刻領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和保障,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始終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全會精神上來。
2.切實增強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我省市場取向改革起步早、進展快,具有體制機制先發優勢。但隨著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的變化,我省原有體制機制優勢和傳統發展模式內生動力逐步弱化,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加快轉型升級任務十分緊迫。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更加深刻地認識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必然性和現實緊迫性,更加自覺地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內在規律,更加堅定地肩負起全面深化改革歷史重任。隻要是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利於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有利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改革,都要大膽試、大膽闖,堅決破、堅決改。要進一步增強推進改革的信心和勇氣,敢啃硬骨頭,勇涉大險灘,力趟深水區,切實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奮力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奮力破除發展中的傳統路徑依賴,奮力攻克各領域體制機制的頑瘴痼疾,奮力破解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把各項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3.堅持和發展浙江改革創新的實踐經驗。改革開放35年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銳意改革,開拓創新,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一是堅持人民主體,尊重基層首創,鼓勵和支持人民群眾改革創新、創業發展、共享成果,注重在先行先試中積累經驗,善於把實踐經驗轉化為制度設計。二是堅持市場取向,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注重市場配置資源和政府積極有為有機結合,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是堅持全面改革,整體推進“五位一體”各領域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注重各項改革的相互協調、良性互動。四是堅持統籌兼顧,正確處理改革中的重大關系,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中不斷推進改革發展。五是堅持黨的領導,增強政治定力,結合浙江實際創造性地貫徹落實中央精神,作出實施“八八戰略”,推進創業富民、創新強省,干好“一三五”、實現“四翻番”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扎實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的實踐。這些做法和經驗,必須在實踐中長期堅持、不斷完善。
4.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再創浙江體制機制新優勢,為干好“一三五”、實現“四翻番”,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浙江提供強大動力和堅強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經濟體制改革作為重點,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這一核心問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推動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的體制機制加快建立,推動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和轉型升級互促共進。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和路線
5.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目標。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的實踐,努力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走在前列,再創浙江體制機制新優勢。
按照“一三五”時間表分步推進,到2015年,本決定提出的一批改革具體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到2017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基本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為到2020年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6.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路線。“八八戰略”是事關浙江現代化全局的重大戰略,是“五位一體”總布局在浙江的生動實踐。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中央《決定》提出的“六個緊緊圍繞”路線圖,深入實施“八八戰略”,進一步發揮優勢、創新舉措,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著眼於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最大限度激發民間活力,更好發揮浙江民間資金充裕、民營經濟發達、中小企業眾多、浙商群體龐大的優勢,推動民營經濟新飛躍,實現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深入推進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通過精兵簡政、合並職能、整合資源、強化治理、轉變作風,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著眼於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水共治”為突破口倒逼轉型升級,完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四換三名”、市場主體升級、產業集聚區提升、擴大有效投資等體制機制,全面提升發展質量。
著眼於培育開放型經濟新優勢,抓住國家加快自貿區建設和擴大內陸沿邊開放等重大契機,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多層次多渠道開展對外交流,完善“浙商回歸”全程優化服務體系,提升國際國內合作交流水平,提高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能力。
著眼於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完善聯動推進新型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縣域經濟向城市(都市區)經濟轉型,率先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著眼於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創新海洋產業發展、海洋資源整合和開發、海洋環境保護等體制機制,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完善“山海協作”體制機制,促進山區科學發展,開創山海並利、陸海聯動發展新格局。
著眼於開拓文化發展新境界,倡導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和改進文化管理,完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機制,牢牢把握輿論特別是網絡輿論主動權,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著眼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完善建設法治浙江和平安浙江體制機制,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提高全社會法治化水平﹔牢固樹立大平安理念,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著眼於建設美麗浙江,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7.近期重點突破的改革項目。經濟轉型升級方面,建立健全“五水共治”和治污治氣、城市治堵、“浙商回歸”、“四邊三化”、“四換三名”、產業集聚區提升、市場主體升級等體制機制,在“三改一拆”基礎上推進“無違建縣”創建,健全創新型省份建設體制機制,創新主體功能區建設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加快縣域經濟向城市(都市區)經濟轉型的體制機制。
實施改革試點方面,健全推進“四大國家戰略舉措”的體制機制﹔深化嘉善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積極推進國家有關部門在我省開展的各類專項改革試點﹔加快杭州市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自主創新示范區、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和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建設﹔深化寧波對外開放綜合配套改革,推進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等改革試點,打造長三角南翼區域金融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城市﹔深化溫州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和民政事業綜合改革﹔積極推進紹興市柯橋區企業投資項目高效審批試點、海寧市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等工作﹔繼續推進麗水市農村金融改革、台州市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等改革試點﹔支持湖州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謀劃推進開化等縣生態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及時總結推廣現有各類改革試點經驗,積極爭取開展新的改革試點。
政府職能轉變方面,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以精簡機構、精簡人員為重點的機構改革,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機構體系,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縣市政府權力公開規范運行,全面清理政府部門職責,建立公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
法治建設方面,加快出台實施防范冤假錯案發生的工作制度,積極探索勞動教養制度廢止后對輕微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和辦理機制。
文化建設方面,基本完成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健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體制機制,建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新體系,形成網絡輿論工作新格局。
社會建設方面,健全社保基金“陽光監管”制度,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體制,建立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體制機制,健全激發社會組織活力的體制機制,創新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的體制機制,完善互聯網安全戰略和信息安全措施。
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建立生態環境空間管制制度,編制全省環境功能區規劃,劃定生態紅線。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標准。實施新型環境准入制度,實行環評的屬地審批、備案和豁免管理。推進環評服務體系和環境監測市場化改革。形成環保行政執法與公眾監督、輿論監督、司法監督相結合的環境監管體系。
作風建設方面,全面落實第一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制定的各項制度、規定和辦法,扎實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抓好中央有關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和規定的貫徹落實。
相關專題 |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