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共江蘇省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

(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中國共產黨江蘇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

2013年12月02日09:1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中共江蘇省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

三、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必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

(12)建立和完善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推進貿易流通體制改革,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削減資質認定項目,由先証后照改為先照后証,把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逐步改為認繳登記制,放寬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進一步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嚴禁和懲處各類違法違規實行優惠政策行為,反對地方保護,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加強誠信江蘇建設,加快建成覆蓋全社會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系統,推進信用信息資源共享和廣泛應用,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完善企業破產制度,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

(13)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積極推進水、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推進城鄉供水價格成本公開制度,建立水資源費差別征收體系。建立以用戶和用電負荷特性為主分類,結構清晰、比價合理的電價分類結構體系。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比價關系,逐步實現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推進並完善居民用水、電、氣階梯價格改革。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提高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

(14)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制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辦法。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完善經營性用地和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挂牌出讓制度,推廣工業用地預申請制度。強化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機制。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落實征地補償標准動態調整機制,健全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做到即征即保、應保盡保,將被征地農民全部納入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減少非公益性用地劃撥。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二級市場。改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指標使用方式。

(15)促進地方金融創新發展。健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地方金融體系。大力發展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深化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革,繼續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鼓勵和規范發展融資租賃、融資性擔保公司、典當行等准金融機構。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支持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建設,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建立和完善產權交易機構,發展並規范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支持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文化金融、民生金融和互聯網金融,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支持南京打造區域金融中心。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鼓勵境內外機構和自然人在我省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企業。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構建全方位農業保險管理體系,健全健康、養老和責任保險機制。加強金融穩定協調機制建設,落實地方金融監管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強化金融監管,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16)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大中型企業創新骨干作用,激發小微企業創新活力,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通過會員制、合同研發、項目經理制等市場化手段,構建新型產業技術研發機構的體制機制,促進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在產業鏈、創新鏈等戰略層面的有機融合。完善開放高效、富有競爭力的區域創新體系。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建立健全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的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打破行政主導和部門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項目和經費分配、評價成果的機制。健全技術轉移機制,構建多層次的科技投融資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重大科研基礎設施依照規定應該開放的一律對社會開放。構建公開透明的科研資源管理和項目評價機制。創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的先行區。

四、切實轉變政府職能,著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17)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大行政審批事項“減、轉、放、免”力度,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更多發揮市場和社會組織的作用。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規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市縣和基層管理。建立健全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機制,對不涉及國家安全和企業秘密的審批,在網上公布審批流程、條件和進度,接受企業和社會公眾的質詢。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高調控水平和能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風險,規范市場秩序,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加強政府對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准等的制定和實施,強化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加快全省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凡屬事務性管理服務,原則上都要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會購買。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在科學劃分類別的基礎上,積極穩妥推進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的改革工作,從事公益服務事業單位改革要在與主管部門理順關系、去行政化、建立法人治理結構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建立各類事業單位統一登記管理制度。

(18)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以加快形成精簡高效的地方政府組織體系為目標,推進機構改革,科學規范部門職責,積極穩妥實施大部門制,優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工作流程。統籌黨政群機構改革,理順部門職責關系。精簡和規范各類議事協調機構及其辦事機構。嚴格控制機構編制,嚴格按規定職數配備領導干部,減少機構數量和領導職數,從嚴控制財政供養人員總量,降低行政成本。完善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行政運行機制,提高政府運行透明度,健全政務公開和新聞發布制度。堅持科學發展導向,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發揮“兩個率先”和“八項工程”指標體系的導向監測激勵作用,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新、安全生產、新增債務等指標的權重,更加重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推行機關績效管理制度,突出責任落實,確保權責一致,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機關。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探索推進省直管縣體制改革,完善昆山市、泰興市和沭陽縣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結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理順市縣職責關系。深化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賦予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行政管理權限,並在規范提升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樹立典型,適時擴大試點。

(19)深化投資體制改革。轉變政府投資管理職能,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企業投資項目,除關系國家安全和生態安全、涉及重大生產力布局、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項目外,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政府不再審批。進一步開放投資領域,培育和吸引多元化投資或運營主體,打破行業壟斷、部門分割和地方保護。改善投資管理方式,引導社會投資活動,促進投資結構優化。強化節能節地節水、環境、技術、安全等市場准入標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產能過剩長效機制。加強投資市場監管,完善投資市場監測預警系統。

(20)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按照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要求,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體系。加快推進預決算公開,逐步實現非涉密部門政府收支的全面公開。清理規范各項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產總值挂鉤事項,一般不採取挂鉤方式。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實現項目預算滾動管理。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規范政府舉債行為,實現政府債務統一扎口管理,建立規范合理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制,逐步將政府債務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健全省直管縣財政管理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省和市縣按照事權劃分相應承擔和分擔支出責任。對於跨區域且對其他地區影響較大的公共服務,省級通過轉移支付承擔一部分地方事權支出責任。全面建立市縣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完善財政資金配置機制,省級財力適度下傾,增量資金優先用於民生投入。優化轉移支付結構,健全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重點加大對蘇北、蘇中的欠發達地區特別是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集中連片地區、限制類主體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實行分類分檔的轉移支付分配制度,均衡市縣財政保障能力,清理、整合、規范專項轉移支付項目,逐步取消競爭性領域專項和地方資金配套,嚴格控制引導類、救濟類、應急類專項,對保留專項進行甄別,屬市、縣事務的劃入一般性轉移支付。加強財政政策和轉移支付資金績效管理和監督。在國家稅制改革統一框架下,加強地方稅收體系建設,培育地方主體稅種,逐步提高直接稅在稅收收入中的比重。繼續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加強地方稅收立法,規范財稅收入征管,建立健全稅收征管保障體系,嚴格依法征稅。加強對稅收優惠特別是區域稅收優惠政策的規范管理。非經法定程序,各級政府不得改變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的財政預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