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全興
讓哲學變為群眾手中的武器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更加注重哲學的研究、普及和通俗化。他鼓勵哲學家們用通俗的語言多寫宣傳辯証唯物論的文章,而過去這類宣傳做得太少。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號召領導干部要培養學哲學的興趣,養成學哲學的習慣。強調“有了辯証唯物論的思想,就省得許多事,也少犯許多錯誤”(《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6頁。)。在日
理萬機的情況下,他仍密切關注學術界、理論界的哲學研究。他多次批評黨報不關心思想理論工作,哲學、社會科學文章很少。他嚴肅地指出:“人民日報社論不涉及理論(辯証法、唯物論),足見頭腦裡沒有理論的影子,所以該報隻能算是第二流報紙。”(《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第445頁。)他又鄭重地指出:“不關心哲學,我們的工作是不能勝利的。”(《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1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148頁。)
1956年蘇共二十大后,毛澤東注重從哲學上批評斯大林的錯誤,總結蘇聯和我國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他認為斯大林犯錯誤,從思想上、哲學上講是部分地、然而是嚴重地違背了唯物論辯証法,搞了唯心論形而上學,思想僵化,要麼這樣,要麼那樣。針對斯大林的錯誤,他強調用對立統一規律觀察社會主義社會,批評社會主義社會無矛盾論。他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以蘇聯為鑒戒,寫作了《論十大關系》、《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理論問題。他借用鄧小平的話,提倡“照辯証法辦事”(《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0頁。)。針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忽視哲學的傾向和社會主義社會無矛盾論的盛行,1957年他在莫斯科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專門講了哲學問題,提出要廣泛宣傳對立統一觀念,讓辯証法從哲學家的圈子裡走到廣大人民群眾中間去。他建議,要在各國黨的政治局會議和中央全會上談哲學問題,要在黨的各級地方委員會上談哲學問題。
鑒於“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嚴重挫折,1961年毛澤東提出搞實事求是年,大興調查研究之風。1963年,他寫作了《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等文,提出為了做好工作應在全黨進行辯証唯物論的認識論的教育,“各級黨委應當大大提倡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使之群眾化,為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所掌握”。他發出“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裡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裡的尖銳武器”的號召。(《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3頁。)他又提出,哲學家要深入工廠、農村,搞實際的哲學,把哲學體系改造一下,用勞動人民的語言,寫通俗的文章。
為了讓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學習哲學、掌握哲學,毛澤東一貫注意哲學的通俗化、大眾化。他十分贊賞艾思奇的《大眾哲學》,認為它是一本“通俗的而又有價值的”(《毛澤東書信選集》,第80頁。)著作,向延安的干部做了推薦。他自己在抗大講授哲學,寫作《實踐論》、《矛盾論》時同樣十分注意結合實際,深入淺出,簡潔明了,通俗易懂。他指出,唯物辯証法是一門完備的深刻的科學,但它並非如有的人所說的“深奧難懂”,“一般人沒有學會的可能”﹔“辯証法之所以使人覺得困難,是因為沒有善於講解的辯証法書”﹔“所謂善於講解的書,在於以通俗的語言,講親切的經驗”。(毛澤東:《辯証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天津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2—43頁。)他自己的講課就充分體現了“以通俗的語言,講親切的經驗”的特點。許多聽課學員的共同反映是:“主席講哲學深入淺出,講得非常生動、活潑、有趣,許多聽眾不斷發出笑聲,有時則哄堂大笑。”(郭化若:《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片斷》,《解放軍報》1978年12月28日。)中外許多研究者也都指出《實踐論》、《矛盾論》具有語言的通俗、生動和哲理的豐富、深刻相統一的優點。正是因為《實踐論》、《矛盾論》是真正中國化、大眾化的著作,因而在問世后受到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的歡迎。包括《實踐論》、《矛盾論》在內的《辯証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在新中國成立前就公開出版、印行過20多次。新中國成立后,《實踐論》、《矛盾論》成為干部和人民群眾學哲學、用哲學的基本教材。
古人說:“易則易知,簡則易從。”(《周易•系辭上》)通俗易懂的著作使人容易掌握,簡要明了的理論使人容易實行。毛澤東歷來反對煩瑣哲學,認為煩瑣哲學總是要滅亡的。如經學搞那麼多注釋,現在統統滅亡了。他自己的哲學則具有“易簡”的優點。世界處處有矛盾,生活事事有哲學。他善於結合工作、學習和生活講哲學,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加以哲學的說明,對工作中的經驗教訓進行哲學的總結。他有很好的文學修養,善於運用具有中國特點的、為廣大民眾所熟悉的語言來闡發和表達深刻的哲理。他提出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實踐出真知、多想出智慧、一分為二、兩點論、壞事變好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抓主要矛盾、“解剖麻雀”、為人民服務、群眾路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等概念、命題、思想,已普及於干部乃至一般群眾。
在社會主義的中國,哲學就是要走出書齋,走出課堂,變為人民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銳利思想武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