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堅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更加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保証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與時俱進地實現領導方式方法的轉變,不僅是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的客觀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一系列新形象、新作風、新行動,讓人感覺“一股新風扑面而來”,凸顯了我們黨在執政使命、執政規律等問題上的新認識,在執政能力、執政方略等方面的新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以簡潔明了、深入淺出、有的放矢的表述,深刻闡發了黨在治國理政理念上的一系列創新和發展,傳遞出共產黨人敢於擔當的歷史責任感和堅定自信心。研讀系列講話內容,讓人思索,給人期待,催人奮進。
一、奮力實現“中國夢”
——新的戰略思想激勵人心、鼓舞斗志
201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更是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這個思想。每一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中國夢”的提出,既飽含著對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深刻洞悉,又彰顯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宏偉願景,是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奮斗目標基礎上,推進實現“中國夢”的新的戰略思想。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用“中國夢”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特征,就如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背景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發展中國家的基礎上建設現代化、在13億多人口的國度中實現共同富裕、在以西方為主導的世界格局中實現大國的和平發展等方面的問題作了全面概括和回答。“中國夢”,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開了新的視野,已經成為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經過90多年艱辛探索、為30多年成功實踐所証明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是一條給中國帶來巨大發展成就的正確道路。因此,必須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道路奮勇前行。同時,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促進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內在動力。“中國夢”的提出,最根本的要求是,讓我們把眼光放遠,充滿自信地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定會有燦爛的明天。
二、“治大國若烹小鮮”
——強調對黨、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執政態度和治國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說:“這樣一個大國,這樣多的人民,這麼復雜的國情,領導者要深入了解國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治大國若烹小鮮”,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小鮮”,即“小魚”。唐玄宗曾對這一名句作過詮釋:“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傷人,撓則魚爛矣。”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管理向來被視為一種智慧,它的最高目標是藝術化。“治大國如烹小鮮”,象征的就是一種高超的治國藝術,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治國理政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了30多年,發展中產生的問題以及長期累積的困難不少。面對13億多人口、經濟發展進入“深水區”、諸多矛盾共存的發展重要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坦言國家的真實情況,引用《道德經》的“治大國若烹小鮮”,強調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才能把事情辦好,道出了人民內心的期待。
第一,就是要常懷“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危機感,永不懈怠。“烹小鮮”要求小心專注。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情況復雜,矛盾交織,既有尚未化解的老問題,更有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改革中較容易的領域已經完成,剩下的都是需要攻堅的任務,怎樣平衡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從上到下都需要嚴謹細致的調研謀劃,繼續“摸著石頭過河”,切實找准規律、把握好度,促成整個社會和諧共進。
第二,就是做工作不能過頭,也不能缺位。“烹小鮮”需要對火候、味道精細掌控,張弛有度進行安排,這體現了一種“無為而為”的辯証思想,凸顯了我們黨對新的歷史條件下社會管理規律的深刻理解。
第三,就是不折騰,不勞民。“烹小鮮”不能多攪動翻騰。具體到治國理政,就是要防止“情況不明決心大,稀裡糊涂辦法多”,拍腦袋決策、憑感覺折騰,以致政令頻出、朝令夕改,而要把主動權交給人民,多體察民心民意,既保証政策的合理性,又保持政策的堅韌性。
第四,就是以嚴謹細致的態度對待每件事,不馬虎,敢擔當。“烹小鮮”是小事也是難事。這也是提醒我們各級領導干部,要以對黨、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盡量做到決策不失誤。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8·19重要講話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