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系列重要講話的體會:實現領導方式方法的轉變

胡 堅

2013年08月30日16:43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實現領導方式方法的轉變

  七、“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強調要以堅韌不拔的精神狀態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

  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永恆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作風建設“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全黨全體人民來監督,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執政伊始,就順應人民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的新期待,作出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並採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好作風隻能在從嚴治黨中形成,在黨建實踐中鑄就。“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八個字,斬釘截鐵,擲地有聲,向全黨發出了扎實深入推進作風建設,以良好作風正黨風、糾政風、轉民風的時代強音。

  作為黨的領導干部,必須自覺加強黨性鍛煉,嚴肅認真、堅定自覺地抓好作風建設。

  一是要有一股真抓真改的沖勁。隻有著眼全面加強思想作風建設,緊緊扭住那些主要矛盾、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抓落實上,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魄力,加大“治庸、治懶、治散”力度,才能確保作風建設要求逐項落地、取得實效。

  二是要有一股敢於“碰硬”的狠勁。抓作風是一個需要付出艱辛努力的過程。無論“踏石”還是“抓鐵”,實質上都是“碰硬”。隻有增強“敢抓”的意識,動真碰硬、嚴查嚴糾,對不良現象“亮劍”,敢於打破陳舊的經驗、過時的套路、失效的做法,才能切實根除作風建設中的“頑症”。

  三是要有一股鍥而不舍的韌勁。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抓作風建設既是苦功夫也是長功夫,能否打消干部群眾對改作風的疑慮,能否使各級干部的作風有一個深刻轉變,關鍵就看能否持之以恆、持久發力。如果不能堅持下去,抓一抓、鬆一鬆,虎頭蛇尾,最終就會失信於民。隻有以堅定的決心與毅力真改實轉,讓人民來監督,讓群眾看到變化,讓百姓得到實惠,才能使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系更加緊密,使黨執政的根基更加牢固。

  八、“打鐵還需自身硬”

  ——強調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最朴實的話語最有力量。“打鐵還需自身硬”,是習近平總書記面對各國媒體反復提及的一句中國傳統白話,無論是新一屆政治局常委記者見面會,還是赴基層調研,都多次強調。治國在政,為政在人。“打鐵還需自身硬”,最直接的含義是我們自身還不夠硬,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切實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這是對全體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

  “打鐵還需自身硬”,形象地點出了當前黨所面臨的挑戰,指明了8500多萬共產黨員努力的方向。

  一是政治上要過硬。就是要始終堅定政治立場,堅決服從中央決策部署,做一個政治上靠得住的人﹔始終做到大局為重、人民利益為重,勇挑重擔、勇擔責任,真心為民謀福祉,真情為民辦實事,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

  二是思想上要過硬。要求所有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始終保持為民、務實、清廉的作風,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經得起各種考驗,做到“政治清白、思想清明、工作扎實、做事干淨”,在本職崗位上作出無愧於黨和人民的業績。

  三是能力上要過硬。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把握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對黨員干部的本領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質和能力,來自勤奮的學習、實踐的磨礪。隻有堅持不懈樂學、博學、善學,才能熟練掌握並正確運用黨的基本理論、國家法規政策和工作方法技能﹔隻有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帶著問題學,學以致用、學用相長,才能真正成為領導科學發展的行家裡手。

  九、“政貴有恆”

  ——強調要發揚“釘釘子”的精神,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歷史觀、發展觀、政績觀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海代表團的審議時,提出了一個意蘊深遠的命題,即“發揚釘釘子的精神”。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才能把釘子釘實。並且隻有釘下一顆再釘一顆,不斷釘下去,才能管住長遠。干事業就好比釘釘子。有了好的發展機遇和條件,明確了發展的方向,就需要沿著目標久久為功、堅持不懈。《尚書》有言:“政貴有恆。”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的歷程也充分証明,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隻要始終堅守崇高理想、保持堅定信念,一代接著一代、一步一個腳印地干下去,宏偉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發揚釘釘子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在抓落實過程中,還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功成不必在我任期”,反映的是一種淡定從容的執政心態,本質上是科學的歷史觀、發展觀和政績觀。力行“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要求,我們領導干部必須要有:

  接續發展的胸襟。“言多變則不信,令頻改則難從。”我們的工作和政策,應當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特別是有些工作本身就需要持續推進才能見成效。

  功在千秋的遠見。建設工程中有個“趕工期”的現象,結果往往造成“豆腐渣”工程。在一些領導干部當中,也存在著一種“趕任期”的現象,不少“政績工程”的背后就是這種心態在作祟。“政績為誰而樹,樹什麼樣的政績”,體現著不同的人生境界和價值追求。對於黨的領導干部而言,在任期內,要處理好“顯績”和“潛績”的關系,既注重近期效益,更致力於長遠發展,多做“鋪路石”的工作,甘為發展鋪路,不斷促轉型、增后勁﹔甘為改革鋪路,堅持打基礎、夯基層﹔甘為穩定鋪路,切實惠民生、促和諧。

  “工”在當代的擔當。倡導“功成不必在我任期”,淡化的是一朝一夕的政績得失,但絕不是降低工作標准和要求,成為不做工作、不抓落實的“擋箭牌”。今天的工作今天做,當前的任務當前來完成。尤其是進入改革深水區、矛盾凸顯期,攻堅克難的任務更加繁重。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從具體細微的基礎性工作入手,從事關群眾長遠利益的事情入手,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入手,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從源頭、根本、長遠上拿出治本之策,耐心踏實地啃好每一根“硬骨頭”,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真正為人民群眾帶來長遠的福祉。

  【作者為浙江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