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軍
還有一個是期盼家庭團圓。村民一個普遍的想法是,希望和子女靠近一點,一家人時常團聚團聚,共享天倫之樂。這也說明老百姓在吃飽穿暖之后,更加注重對生活本質內容的追求。過去大家都為生計奔忙,而往往忽視了對親情的關注。蘇中農村的年輕人大部分都在外地打工,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現象比較突出。
村民們向我紛紛暢言的各種願望和期盼,以及流露出對生活的熱愛,都深深地感染了我,也使我對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有了更深切的理解。民生幸福是對“中國夢”的最好詮釋。按照十八大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我們堅持把增進民生幸福作為推進“兩個率先”的根本目的,對“兩個率先”目標內涵作了豐富拓展,對全面小康和基本現代化兩個指標體系作了提升完善。指標體系調整后,從導向上看,一方面科學發展的標准提高了很多,另一方面把經濟增長的速度調低了、把預期達標的時間延長了,目的就是引導各地通過長期的艱苦努力,讓“兩個率先”的成果真正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得到老百姓的認可。基於對蘇中發展現狀和群眾生活水平的判斷,我們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今后幾年蘇中三市面臨的主要任務還是提高全面小康建設的質量和水平,不僅要看“平均數”,也要看“大多數”,還要看“極少數”,要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最大實際,防止操之過急、急於求成、降低標准,努力實現人民群眾滿意的全面小康。
在這次駐點調研走訪中,我還有一個強烈的感覺,就是村裡年長的經歷過磨難的人,都說現在的生活好,黨和政府的政策好,希望好政策不要變。聯系到現在社會上年輕一代中一些具有自己特殊性的群體,他們對很多問題往往有自己的看法,思想和行為表現出多元化的特征。毫無疑問,這些群體也是人民群眾的一部分。他們的脈搏怎樣把,他們的思想工作怎樣做,是非常需要思考和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如果再細想想,他們的父輩很多就像我在村子裡所接觸的那些質朴的村民,對我們黨是有強烈的感情依歸的。群眾是具體的,做好群眾工作也必須具體化。我感到,做好具有自己特殊性的那部分群眾的工作,首先要以相應的話語體系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引導,讓他們了解歷史、了解世界,真正認識到如果離開共產黨的領導,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不可能有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和人民的幸福,使他們像他們的父輩一樣知道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美好的未來需要齊心協力去共同創造,從而更多地激發正能量,使一代代人為實現“中國夢”而接續奮斗。
圍繞全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近年來“三解三促”駐點調研的體會,由淺入深思考如何進一步改進作風、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黨的十八大提出:“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兩句話概括了教育實踐活動的內涵,突出了三個重點,就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民務實清廉,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伊始,就把作風建設擺在突出的位置,抓作風促開局,並且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為全黨樹立了榜樣。如何把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要求落到實處,使之成為江蘇廣大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這也是我今年駐點調研期間重點思考的一個問題,特別是就如何抓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件大事,我也結合江蘇開展“三解三促”的實踐作了一些思考。
![]() | ![]()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