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周刊--新闻报道--人民网

 

 

编者按: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6月22日至25日召开专门会议,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回顾总结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联系思想实际和所分管地方部门单位的工作实际,分析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研究提出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及有关制度规定。
     这次会议通过谈心谈话听取了有关方面意见和建议,围绕加强作风建设、发挥表率作用进行了反思和剖析,自己动手撰写了发言提纲。

聚焦(中央)
李克强主持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网友我爱樱枫:奏好"四步曲"助棚户区华丽转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和特殊困难群众居住条件较差,城市棚户区大量存在。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既利当前、又利长远。因此,实施棚户区改造,意义重大。
网友祝宇轩:改造棚户区,实干才是硬道理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总书记的指示余音未落,加快棚户区改造的决议部署便接踵而来,党对群众的那种无法令人言表的深情厚谊和爱民、忧民、思民的朴素情怀没有豪言却往往润物无声。在我们这个有着“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传统价值观的古老国家中,房子是每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石,一个人只有安居才能乐业。而加快棚户区改造的部署决议不但让我们看到了中央对民生的关注与重视,更让我们感受到中央政府下大力度改善民生的决心、勇气和担待。
思考辨析
关键词:刘志军 劝女不从政

刘志军劝女不从政是对从政的污名化
  和落马贪官纷纷劝诫子女莫为官形成鲜明对比,现实中争考公务员已是独特风景。很多地方官员,纷纷使尽解数将子女塞进公务员队伍,也不是什么新闻。所以,对于落马官员要子女不当官,并非是他们真的看轻功名利禄、决心清白做人,而是很可能把当官、从政,当成一种易“落马”、难清白终老的行当。这是对当官、从政的污名化。
雄风A:刘志军缘何叮嘱女儿"千万不要从政"? 
  无论是官员本身,还是他们的子女,只要是凭自己的真本事当了官,只要能走正道,淡泊名利,时刻关注民生,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不论他们当多小多大的官,老百姓都会坚决拥护。反之,那些动机不纯、心术不正、一心想当官发财的,不管他们采取了什么手段当上了官,不管他们的官当的有多大,不管他们敛财的方式有多高明,不管他们隐藏的有多深,他们迟早都是要翻船。
黎国宝:刘志军劝女儿"千万不要从政"非真清醒
  有些官员对诸如“有钱好办事”、“官大一级压死人”等所谓的“潜规则”,不但不去坚决地制止,反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刘志军位居高官,道德败坏、底线丧失,对一些"潜规则"非但没有痛斥排斥,反而乐此不疲,最终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其提醒女儿“千万不要从政”,也是默认或屈从了官场“潜规则”。
网友午夜听蝉:刘志军"千万不要从政"错在哪
 在某种程度上讲,官场如战场,各种诱惑,考验着官员的定力。任何一位官员都懂得贪腐是犯罪,轻则毁了前程身陷囹圄,重则葬送性命。但有的官员行如飞蛾扑火,对金钱带来的享受、性贿赂带来的感官刺激痴迷追寻,什么原则、什么道德、什么法律统统抛在脑后。到头来基本都落得个倾家荡产、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关注(地方)
安徽考官否认口袋掉考生照片 纪委介入
    记者从安徽省公务员局获悉,目前被举报考官否认存在不当行为,希望爆料考生现身提供相关证据。
网友吕松:堵住“后门”,公考才有“出路”
  公考的公正性关系人心向背、安定团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奉行“公开、公正、公平”的考核原则不是一句口号,必须狠抓落实。揭露公考各个环节中的黑幕,不能寄托于网友的“怒发揭黑”和考官“大意现形”身上,还得靠责任部门层层把关,主动出击,做到滴水不漏,用重拳堵住黑幕的“后门”。
网友陈良强:持"照"面试还得反思公考制度补漏
  按规定,公务员面试采取“双抽签”的方式,在抽签之前,考官和考生对自己将要面试和被面试的人员均一无所知。考官在面试时不得掌握考生的任何个人信息,考生也不得在面试中透露自己的姓名、报考职位等情况,只能说明自己的抽签号。可是,身为考官,裤兜里竟然兜着一张写有考生相关情况的照片,这摆明是为了方便对照片认人,为送分开方便之门。考官兜里兜着的实际上就是猫腻,是金钱权力干预机会公平、破坏考试规则的肮脏交易。
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网友倪洋军:“七一”慰问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一滴水可以折射整个太阳的光辉,一个细节可以映照干部作风的好坏。“七一”走访慰问要搞,但是群众路线更要走,群众观点不能忘,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要将“七一”慰问当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自觉接受群众的检阅,从而促进干部作风的大转变、群众幸福指数的新提升。
网友糖糖妹儿:三公经费"缩水"彰显中央"过紧日子"决心
  各个部门切实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要求,大力压缩"三公经费",以及因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转向治理工作,一些部门暂停公务用车购置,减少相关支出。由此可以看出,中央预算执行单位晒"三公"的制度日渐成熟,一些常年存在的违规问题开始被晒在阳光下。一边是"三公"数据越来越公开透明,一边是中央三令五申要求缩减“三公”规模。"三公经费"已走在"透明"和"缩水"的路上。
网友任仲然:群众究竟是谁
  历史是群众创造,现实由群众决定,未来需群众开辟。以为群众愚昧,其实自己愚昧;以为群众低下,其实自己低下。说到底,群众是“民”,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渎,民众不可欺。视群众为水而时刻敬畏,把群众当根而自觉回归,拜群众为师而真心尊重,这就真正懂得了群众究竟是谁。
网友武陵仙山客:理解和信任“一个都不能少”
 “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级级加码马到成功;下层蒙上层,一层蒙一层层层掺水水到渠成。”党内唯上的现象仍然突出,一些干部为了在领导面前露脸,千方百计地揣摩领导的意图,迎合上级的口味,很多利民惠民的好点子和好措施,在执行中逐渐变了味,政府不仅“费力不讨好”,群众还会认为这些干部在“瞎搞”。
妙 论

对党说句心里话

    理论上,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之所以公务员群体能在身份上“逆袭”,一方面是公务员终身制很容易衍生出“老爷”思想、行政效率低下、主动作为意识欠缺等诸多弊端,另一方面是现有法制体制缺乏对公权力的有效制衡,以至于部分“公仆”僭越了逻辑上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更有不少手握权力者滥用职权,大谋私利、大搞特权,角色错位。
 
您认为,造成公车改革“回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地方碎片化尝试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
改革触及官员的既得利益,阻力较大
权力缺乏外部监督,改革具有随意性
车改方案制定因缺乏民众参与引质疑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 条)
  • 匿名发表  署名:
  • 验证码:

  •    
  • 留言须知
  • 责任编辑:方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