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据3月17日人民网)
应该说,“夙夜在公”一词,出自《诗经》,大意是指从早到晚,勤于公务。记得去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总书记的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见面时,也提到“夙夜在公”这个词,表示要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习近平两次履新之际,都用“夙夜在公”回应人民的期待和信任,表达出一种强烈的使命和责任。
“夙夜在公”是一种担当。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对做好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对深化改革、改善民生提出了明确要求。落实全国两会的精神,实现各项目标任务,责任重大、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这就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埋头苦干,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狠抓落实。习近平再次强调“夙夜在公”,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起历史的接力棒,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去,努力开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新局面,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夙夜在公”是一种自觉。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目标一旦确定、任务一旦明确,就要紧抓不放,一抓到底,一刻也不懈怠,一刻也不停顿,一刻也不放松。习近平再次强调“夙夜在公”,就是告诫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识到,干部的权力说到底就是干事的责任。职位越高,干事创业的平台就越大,责任就越重。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时刻把干事创业放在第一位,视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竭力干事,勤勉干事,增强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高度自觉,强化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事业心,拿出百倍的信心、百倍的干劲、百倍的才智,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夙夜在公”是一种警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继续阔步前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但是,不可否认,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仍将面临维持经济较快增长、缩小城乡差距、着力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等挑战。加上全球化的竞争日趋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为此,要居安思危,认清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坚定信心,加快发展,着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争创发展的新优势。习近平再次强调“夙夜在公”,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不骄不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凝神聚力,团结一心,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展现了更加绚丽的美景。人们相信,新一届国家领导机构必将团结和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切实开创人民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