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了遼寧代表團審議。習近平指出,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關心生活困難群眾,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據3月7日《人民日報》)
習近平同志在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讓群眾得實惠”還是在“轉作風樹形象”。好的作風、好的形象,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中央關於加強作風建設的“八項規定”是“讓群眾得實惠”的具體舉措,貴在深入、重在實效、難在長效。
貴在深入。隻有“深入”,真正同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才能接通“地氣”,才能了解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才能杜絕“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式的調查研究,才能不把轉作風就變成 “秀作風”,不讓黨和政府公信力受傷,不使黨員干部形象受損,做到“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重在實效。“讓群眾得實惠”“轉作風樹形象”就要求實效,既要在形式上做“減法”,減少“會議落實、文件落實”,更要在內容上做“加法”,把“轉作風樹形象”的實效寫在群眾的心坎上,避免出現 “虎頭蛇尾”,“雷聲大、雨點小”現象,否則就會是“轟轟烈烈搞形式主義”,沒有實效的活動老百姓是最反感的。
難在長效。作風的轉變、形象的樹立,不是一時一地、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央政治局出台了八項規定,廣大黨員干部迅速行動起來,興起了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熱潮,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已成為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品牌。但經驗教訓告訴我們,轉作風一時見效易、長期堅持難。因此,要在常態化、長效化上下功夫,經常抓、抓經常,建立健全科學的“問責”機制、“考評”機制、“激勵”機制,使“轉作風樹形象”的“軟”要求變成“硬”約束。
一年之計在於春。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面對百姓新期盼,習近平同志“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擲地有聲,讓我們對“轉作風樹形象”、實現“中國夢”充滿更大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