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意见》提出,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报告、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由各级司法机关向同级党委、纪委和上级司法机关每年报告一次。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干预者和执行者刑事责任。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七难三案”严重影响着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
针对立案难,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针对诉讼难,加快法院“一站式、多功能”标准化服务和检察院综合性受理接待中心等窗口建设,推行繁简分流,切实发挥小额诉讼、简易程序的作用;完善诉讼费减免缓办法。
针对执行难,强化执行联动机制,构建全区法院执行案件统一管理指挥平台,建立法院与金融、土地、工商、房产、税务、公安等部门“点对点”信息共享查控执行联动机制,严格执行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依法公开被执行人信息。
针对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问题,严禁司法人员私下接触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和中介组织,严厉查处司法人员泄露或打探案情、接受吃请或者收受财物、为律师介绍代理和辩护业务等违法违纪行为;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司法人员、吊销执业证书的律师和公证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自治区设立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负责审议法官、检察官的办案过错或其他违法违纪行为,并提出惩戒意见;严肃查处司法腐败案件,对司法腐败案件和枉法裁判案件实行下查一级制度。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但有极少数人信访不信法,信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普法的任务和法治思维的养成还需要一个过程。
《实施意见》响亮提出,培养全民法治信仰,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时,要报告学法用法守法情况;实行国家机关“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以道德建设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提高化解矛盾纠纷法治化水平。
城市每个人都生活在小区,小区安全直接影响群众安全感。前期调研中,不少群众反映,“有些物业公司只管收费,不管服务”,造成物业公司和居民矛盾激化。
文件细致入微,提出“加强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综合治理,建立规范化住宅小区物业公司治安责任追究工作机制”,让很多普通群众都触摸到了《实施意见》的温度。
“职业保障能力差,司法人才流失问题严重。”调研中,各级司法机关普遍存在基层精英司法人才由区内向区外、由山区向川区、由司法部门向其他部门流动的现象,有的抛弃钟爱的司法职业,另就“高枝”,有的甚至辞职经商。
《实施意见》提出,按照中央统一安排,认真做好我区司法人员分类管理、职业保障等改革试点工作。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在自治区一级设立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根据缺额情况组织法官、检察官遴选工作;初任法官、检察官由自治区高级法院、自治区检察院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法院、检察院任职;上级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一般从下一级法院、检察院的优秀法官、检察官中遴选;逐步推行法官、检察官定期异地轮岗交流制度;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和机构建设,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改善基层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推进法治干部下基层活动;加强基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人民法庭队伍建设,推动人财物向基层政法机关及政府法制机构倾斜,逐步解决基层法治工作人员待遇偏低问题;建立激励法律服务人才跨区域流动机制,逐步解决基层和边远地区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匮乏问题。
法治建设与改革开放,乃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一年前,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四个宁夏”的历史抉择。《实施意见》火热出炉,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强劲号角。法治和改革,必将成为推动宁夏前行的重要力量。
生活在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亲身参与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是一种荣幸,更是一种责任。加快推进依法治区,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宁夏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是全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神圣使命。
我们坚信,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全区回汉各族人民必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坚实的步伐,不断开创依法治区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四个宁夏”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记者 沙 新 王建宏)
相关专题 |
· 聚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