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干部德才兼备标准以新的时代内容
要实现干部新老交替的目标,首要的问题就是确定适当的干部工作方针。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德才兼备,但在德与才的具体内容上,适应革命和建设各个阶段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诠释。“文化大革命”对干部工作造成极大破坏,以派性代替党性,以是不是有“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造反精神”作为干部标准,完全背离了德才兼备方针。三中全会确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就需要赋予干部工作德才兼备方针以适应这一重大转折的新的时代内容。
关于干部的“德”,邓小平特别强调的是两个方面。首先是与三中全会确定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1979年7月29日,邓小平在青岛接见中共海军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全体人员的讲话中强调:“选干部,标准有好多条,主要是两条,一条是拥护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一条是讲党性,不搞派性。”[18]其次,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四个现代化,理所当然的,我们的干部队伍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有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要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纪律。”[19]他分析说:党内、国内本来就有一些非社会主义思想,由于林彪、“四人帮”十年横行和其他种种原因,加上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外交关系、外贸关系,并且还在发展这些方面的关系,所以,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渗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必要反复强调,我们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他指出:“今天重申这一点,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绝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某些技术和某些管理的经验,变成了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义腐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20]
关于干部的“才”,邓小平强调,“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21]。他从过去关于“红”与“专”即德与才相统一的关系分析说:“过去我们相当一个时期常搬战争年代军队的经验。其实我们真正好好研究一下战争年代军队的经验,还是红与专的统一。”但那时候专就是要懂打仗,红与专“比较容易统一”,“现在的事情与过去不同了。”[22]这种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干部本身来说,“不管你搞哪一行,你不专,你不懂,你去瞎指挥,损害人民的利益,耽误了生产建设的发展,就谈不上是红。”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来说,“现在国际国内普遍都感觉到我们人浮于事,官僚主义,办事拖拉,到处靠开会画圈过日子,许多问题一个电话就可解决的,拖到半年解决不了。这样还搞什么四个现代化!”[23]邓小平提出:“办法是什么?就是要改变干部缺少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状态。”“今后的干部选择,特别要重视专业知识。我们长期都没有重视,现在再不特别重视,就不能进行现代化建设。”[24]“红”与“专”要统一,“专并不等于红,但是红一定要专”[25]。
根据德才兼备新的时代内容,邓小平把“要有一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四个前提之一[26],提出“我们需要建立一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而且是一支宏大的队伍”[27]。
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代表中央作的国庆三十周年讲话中提出:“在当前,对各级领导干部要特别强调三条:一是坚决拥护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二是大公无私,严守法纪,坚持党性,根绝派性;三是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心,有胜任工作的业务能力。”他还提出:“对具有各种专长的知识分子,要大胆地使用和提拔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并提到“干部队伍的逐步年轻化和专业化”。[28]1980年七八月间,陈云将这些标准作了进一步概括:“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把对于这种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29]在此基础上,邓小平于12月25日在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将新时期干部工作方针概括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三个条件,当然首先是要革命化,所以说要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30]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确定:“党决定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要求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级领导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31]。“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新时期干部工作“四化”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