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
四、批判分析方法
所谓批判分析,是指不是书上写什么就信什么,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基于这种阅读立场,毛泽东对“二十四史”所写内容,总体上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强烈不满。
第一个不满,是“二十四史”所写内容颠倒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把历史写成了帝王将相的历史,而真正创造历史的人民群众却失去了应有的位置。他1975年同芦荻谈话时明确表示:在“二十四史”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形,大多只字不提,有的写了些,也是笼统地一笔带过,目的是谈如何加强统治的问题,有的更被歪曲地写了进去,这是最不符合历史的。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提倡文艺创作要把被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让人民群众占据历史的中心位置,所针对的,就是“二十四史”这种帝王将相的历史文化观和历史叙述理念。
第二个不满,是认为即使写帝王将相,“二十四史”的许多描述也很不可靠。在1975年同芦荻的谈话中,毛泽东举了不少例子来表达此意:
一部二十四史,写符瑞、迷信的文字,就占了不少,各朝各代的史书里都有。像《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里,都写了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又写了刘邦藏身的地方,上面常有云气,这一切都是骗人的鬼话。而每一部史书,都是由封建的新王朝臣子奉命修撰的,凡关系到本朝统治者不光彩的地方,自然不能写,也不敢写。如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的臣子,奉命北征,走到陈桥驿,竟发动兵变,篡夺了周的政权。《旧五代史》却说他黄袍加身,是受将士们“擐甲将刃”、“拥迫南行”被迫的结果,并把这次政变解释成是“知其数而顺乎人”的正义行为。同时,封建社会有一条“为尊者讳”的伦理道德标准,必是皇帝或父亲的恶行,或是隐而不书,或是把责任推给臣下或他人。譬如宋高宗和秦桧主和投降,实际上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起决定作用的是幕后的宋高宗赵构,这在《宋史?奸臣传》的《秦桧传》里,是多少有所反映的。
不过,毛泽东并不因自己的这两个“不满”,就反对读“二十四史”。事实上,也只有熟读精读,且分析批判,才能提出不满其颠倒历史和虚假描述的理由和依据。1966年8月28日,毛泽东接见当时的《人民日报》负责人,谈到红卫兵抄家把古书都烧光了,说:“我家里也有一部‘二十四史’,帝王将相的书。不读‘二十四史’,怎么知道帝王将相是坏的呢?”1975年在同芦荻的谈话中,他说得更清楚:“如果因为大半是假的就不读了,那就是形而上学。不读,靠什么来了解历史呢?反过来,一切信以为真,书上的每句话,都被当作证实的信条,那就是历史唯心论了。正确的态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