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论述的几点体会

李宛聪

2013年10月12日15: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按客观规律办事,作计划留有余地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它必然要受到惩罚。因此,毛泽东讲:“领导要能够适合客观发展的规律。如果领导得好一些,适合客观规律好一些,缺点错误就少一些,工作也就好一些。如果领导得差一些,适合客观规律差一些,工作也就差一些。”(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记录,1955年10月29日。)尤其在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曲折之后,毛泽东号召全党要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将逐步地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楚它的规律”。为了要弄清规律,他指出,搞社会主义“没有耐心是不行的”。

“大跃进”后,反思经济建设中一些违背规律的错误做法,毛泽东更加强调一切工作都要“留有余地”,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蛮干。他在1959中共年八届七中全会上总结工作方法时说:“我们过去打仗,是三倍、四倍、五倍、六倍以至七倍的兵力来包围敌人,这是留了很大的余地。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而现在我们搞工业很多是打没有把握之仗,没有准备之仗。”

“大跃进”和随后而来的三年困难时期,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留有余地的思想方法逐步被全党接受和重视,国民经济也在调整中逐步得到恢复发展。在编制国民经济发展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毛泽东又多次强调要根据客观可能办事。1964年,他在谈到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设想时说:“要说服地方同志,工业、农业、国防和其他建设事业只能搞那么多了,只有那么多钱。安排要少些,多做少说。必须留有余地。留有余地,过去讲是讲了,但是没有做。这几年留了,要保持。”(毛泽东听取国家计委领导小组汇报第三个五年计划设想时的谈话记录,1964年5月。)1965年,他在听取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和三线建设的汇报时又提到:“鉴于过去的经验,欲速则不达,还不如少一点慢一点能达到。……要根据客观可能办事,绝不能超过客观可能,按客观可能还要留有余地。留有余地要大,不要太小。”经济建设中的挫折也使我们党对实现现代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1963年,毛泽东在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说:“总的估计要恰当,对我国现有的水平不要估计过高。估计低一点,留有余地,比较更好一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赵晶)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毛泽东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