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宛聪
坚持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生命线。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时说:“什么时候跟群众合作得好,我们就得到发展;什么时候脱离群众,我们就犯错误,就失败。”1965年,毛泽东在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时谈到上帝问题时还说:“上帝就是人民,人民就是上帝。”(毛泽东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时的谈话记录,1965年2月19日。)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一度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毛泽东采取了动员人民群众这个“上帝”的办法来渡过难关。他说:“我们必须要向人民说明我们的困难所在,不要隐瞒这种困难。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向人民说明,我们确实有办法克服困难。”20世纪60年代初我们之所以能克服严重经济困难,动员两千万人口下乡,也在于我们坚持与群众商量办事,同人民群众一起克服困难,可以说,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工作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优势。
要得到群众信任和支持,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时刻照顾到人民群众的利益。革命年代如此,建设年代也是如此。“大跃进”期间,各地曾出现一些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对此,毛泽东在1959年写给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的《党内通信》中说:“我们的公社党委书记同志们,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
坚持群众路线,要注意克服官僚主义。在取得政权后,我们党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干部产生官僚作风,工作中脱离群众,闭门造车。针对这种现象,毛泽东多次提出过批评。他指出:“不能只坐在房子里搞规划。办公室是要坐的,但总坐在办公室里,是危险的,在一年里要有几个星期到外面跑,跟群众接触,这样才可以发现问题。”毛泽东认为,只有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才能制定正确的政策;如果脱离了群众,政策就会发生偏差,就会引起人民不满。同时,克服官僚主义、坚持群众路线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毛泽东指出:如果忽视了联系群众,那么“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47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