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宛聪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反对主观主义
调查研究,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必由之路。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过程,就能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从而做到实事求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做过许多调查研究工作,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不少光辉著作。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史任务发生了改变,调查研究仍然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毛泽东指出:“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
关于怎样进行调查研究,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也有具体的阐述。首先,他认为搞调研不必面面俱到,可采取典型分析的方法,他把这形容为“解剖麻雀”。其次,调研要与深入群众紧密结合。1958年毛泽东派吴冷西、田家英去河南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嘱咐他们:下去调查中面对眼花缭乱的实际情况,要“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各级领导作陪,要找生产队长就只找生产队长,不要公社书记、大队长参加,要找群众谈话就不要找干部参加,要找县委书记也只请他本人来谈,因为人多了谈话就有顾虑。找群众谈话要有各个阶层的人物,尤其要注意中农的态度。还可以找下放干部谈话,他们可能顾虑较少。总之要了解各种人的真实想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研究就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具体工作方法上的反映。
20世纪60年代初,反思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严重挫折,毛泽东认为,原因在于情况不明,根子在于大家不做调查研究了。他指出:“要是不做调查研究工作,只凭想像和估计办事,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基础”。他号召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出把1961年作为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他要求各级党委负责人亲自做调查研究,“绝对禁止党委少数人不作调查,不同群众商量,关在房子里,作出害死人的主观主义的所谓政策”。在这些正确的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