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在闭幕会后举行的记者见面会上,新任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亮相中外媒体,新任总理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通过答记者问的方式,介绍施政方略、回应民生期待。“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新华网)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于一些花起公款大手大脚,过惯神仙日子的官员而言,突然“急刹车”,要过紧日子,必定“胃口”不适。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还存在着利益驱使下的过分行为,管不住自己的“手”和“嘴”,吃拿卡要、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等奢侈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领导干部以建大楼、修广场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为突破口,而对百姓真正关心的民生问题却漠不关心。这些不“作为”,不仅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地位和形象,更造成了民心的“流失”。
领导干部能否过好紧日子,并带头过紧日子,是对其执政能力的考验。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但事关民生问题,决不可缩手缩脚,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该办的事一定要办。过紧日子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决策,杜绝劳民伤财的“瞎折腾”工程。要树立正确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办一切事业,依靠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在过紧日子中砥砺意志,锻造出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意志品质,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
过“紧日子”不仅是责任,更是担当。领导干部要把过紧日子日常化、长期化、制度化,从国计民生出发,把有限的财力和资源真正用到刀刃上,用到改善和保障民生上。只有这样才能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凝聚全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万众一心、攻坚克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