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网 >> 最新动态

中国商飞北研中心创新引才聚才机制

《中国人才》记者 朱志敏

2013年01月30日15:53    

 面对国外航空寡头企业的人才垄断与封锁,北研中心早谋划早动手,确立了每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不少于10 名的目标。

两年前,为了实现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的重大跨越,与上海研究院形成中国商飞人才基地的双引擎,中国商飞决定在北京未来科技城建设北研中心,借此平台解决我国民机产业技术储备薄弱、整体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两年后,北研中心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已在北京未来科技城拔地而起,入驻其中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有 21 人,其中入选中国商飞“百人计划”20 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0 人。

为了让中国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如何引、怎样用”是北研中心成立两年来一直潜心钻研的人才课题。他们边规划、边建设、边科研、边引才,突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与人才垄断,在未来型号总体论证和复材机翼技术攻关项目上迈出新步伐取得阶段性进展。

如何引

借助未来科技城的平台与国家“千人计划”政策,本着“边规划、边建设、边科研、边引才”的思路,北研中心确定了引才理念与引才机制。

大飞机被称为“现代工业之花”,其生产过程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空气动力学、材料学、航空电子学等,这些学科人才恰恰是我国人才市场所稀缺。面对国外航空寡头企业的人才垄断与封锁,白手起家的北研中心海外引才之路一开始就困难重重。

为打好国际人才争夺战,北研中心早谋划早动手,提出三年、五年和十年内的人才资源战略和实施步骤,并以结构、复合材料、气动、总体等关键技术领域人才引进为突破口,确立了每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不少于 10 名的目标。

“这个目标在当时看来是很有压力的,所以我们必须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引才聚才。”北研中心主任秦福光告诉记者。

一方面利用公司首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平台、国家“千人计划”、中国商飞“百人计划”等配套政策引才聚才,通过以才引才,发挥已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北研中心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紧抓北京未来科技城享受中关村人才特区“1+6”先行先试政策和13 项特殊政策,依托《未来科技城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的绿色通道,加快办理了十几名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手续。

为了提高引才效率、节约引才成本,北研中心在科学设置和梳理中心职位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对职数、职位内涵、任职资格、人员素质等进行评估,明确每个职位的需求。根据清晰的需求,确定寻找所需人才的策略。对于重点引才对象,中心领导以“三顾茅庐”的精神,亲自登门拜访,虚心听取高层次人才的意见。

“海外人才不是高级打工仔,是事业合作者”。凡能够带团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北研中心均实行一人一薪制。即薪酬待遇由海外专家基于技术理由与事实依据提出要求,经评估后,为其设制独立的薪酬体系,保证海归专家的整体待遇水平不低于国际同行水平。

“若没有国家与北京市的支持,我们的很多项目开工建设不会这么快,人才引进也会困难重重。”北研中心主任秦福光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深有感触。

怎么用

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让其全面参与“建什么”、“怎么建”。

为建立民机产品前沿技术与关键技术的人才孵化器,北研中心决定组建由“千人计划”专家牵头的创新研究团队,并以任务为导向探索建立海外研发团队机制。

然而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随即摆在面前,海归专家虽是技术领域的“大拿”,却缺少“统军带队”的经验。“对于他们很多人而言,存在一个角色转换的问题,即从技术负责人转变成项目负责人,这需要创造条件扶他们上马。”中心主任秦福光说。

对于北研中心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北京未来科技城已做好充分准备。为支持央企抓实建强科研团队,北京未来科技城为入驻央企在团队培育、项目孵化、产业转化建立了跟踪服务体系。为加大“人才 + 团队 + 项目”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北京市未来科技城每年都会筛选一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2011 年,北研中心的数字计算与仿真实验室、结构强度与复合材料综合试验室成为北京未来科技城首批认定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获得政府财政支持 50 万元。

未来科技城的扶持虽不大,但激励作用不小。这更加坚定了北研中心探索海外研发团队的信心与决心。凡学科带头人,北研中心给经费、配助手、建团队,为海外人才在技术攻关、项目管理、团队培养等方面发挥作用提供了系统的制度保障。

中心在科研管理机制建设上大胆创新,努力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搭建“舞台”、提供“剧本”、配置“角色”。在年初工作会上,中心主任与各团队的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将中心年度工作分解到各研究团队中去,让海外人才自行规划、自主统筹年度任务。至于项目团队内部如何管理,北研中心则充分尊重海归专家的意见,钱、人、物全由项目带头人说了算。

中心的“放手”充分调动了海归专家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在这里工作丝毫感觉不到与国外的差别。中心大力推动“和而不同、凝聚力量”的文化融合建设,让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专业、不同工作经历的员工能为“让中国的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动态管理是北研中心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的一大创新。若团队成员有某项突出专长,也可以单列出来再组建新的团队。如飞机结构健康专家卿新林原本是复合材料研究团队的一员,因专业能力突出,被抽调出来单独建立一支结构健康检测研究团队。“一方面,我们对专业技术人才很认可,另一方面,我们要鼓励更多的像卿新林这样的专业技术人才发挥领军作用。”北研中心人力资源部长宁方明告诉记者。

“首席专家”、“资深研究员”、“虚职聘用、实岗使用”等一切有利于人才“领军”的机制都在北研中心大胆实践着。

这种以尊重人才和以用为本的管理风格,在北研中心营造了一个竞相成长的磁场。2011 年北研中心副总师徐吉峰主持的科学项目密密麻麻列出了长长的一串,取得了丰硕成果。北研中心副总师张嘉振申报的 3 个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有两个获得了批准,共获得国家资助 2300 万元,是研究课题国家资助最多的“千人计划”专家。

此文刊于2013年第1期《中国人才》杂志

(责任编辑:高雷、权娟)

重大工程

  • 千人计划
  •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计划
  • 大学生优选计划

专家解读

王通讯:《规划纲要》实施后,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提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全文]王通讯:《规划纲要》实施后,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提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全文]

在线调查

你认为十六大以来我国人才发展最突出的成就是:
科学人才观日益深入人心
制定和实施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海外高层次人才掀起回国热潮
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
形成了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其他

我要留言

姓名:

提交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