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网

党管人才工作航标灯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2013年01月22日15:48    

《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为新形势下党管人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指明了方向。《意见》在指导思想、总体要求、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工作运行机制、工作方式方法、人才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意见》的亮点在哪里?特色在何处?如何看待《意见》提出的新思路、新措施?本期刊发一组《意见》解读,为您一一解答。

——编者

新形势下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制度性文件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2003 年12 月,中央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正式确立了党管人才原则。2010年5 月,中央召开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其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

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主要目的是建立健全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把党管人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党管人才领导体制的核心内容,一是党委在人才工作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二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面履行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职能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各类用人育人单位的用人育人主体作用;四是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合力为中国人才队伍发展作出贡献。

党管人才原则提出以后,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加强党管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办法,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但发展不平衡,重物轻才、重引资轻引智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有不少领导同志对人才工作讲起来重视,实际工作力度不大。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按照中央要求,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意见》,这是建立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的重要举措。

《意见》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践经验,针对党管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对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完善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加强党管人才保障措施等做了比较系统的规定,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制度性文件,对于把党管人才原则落到实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

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包括规划人才发展战略,制定并落实人才发展重要政策,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共同参与和推动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实现价值提供良好服务等。

党管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管人才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很快就要召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指出,未来5 年要为到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依靠科技和人才的力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截至2010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2 亿,无论是存量还是流量,都已位居世界前列。但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

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人才战略和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争夺力度,以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同时,随着人才结构的变化,流动性的加快,总量的日益庞大,人才工作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和联系群众优势,对于引进、培养和集聚更多急需紧缺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党管人才是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需要。我们党的力量在人民,工农群众是党执政的基本依靠力量和主要服务对象,而以人才为主的知识分子作为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同样是党执政的重要依靠力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作为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是国家发展最宝贵的战略资源;人才作为社会各领域中能力素质较高的优秀分子,是党的执政骨干的重要来源;人才作为有特殊贡献的劳动者,是社会中影响比较大的群体。我们党要科学执政、长期执政,必须直接掌握人才这一重要战略资源,不断吸引和造就大批高素质优秀人才,把尽可能多的人才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到党的事业中来。

党管人才是解决人才发展面临突出问题的关键举措。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和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我国人才发展的形势越来越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对各类人才的服务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强,重才、爱才、惜才、用才的氛围日益浓厚。但是,人才发展“四优先”的要求,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阻碍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很好地破除,嫉才、妒才、贬才、压才的现象还屡见不鲜,社会各方面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滞后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党是最有力的领导核心,只有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才能有力有效解决人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调动各方面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必须明确,党管人才绝不是党组织简单地把人才管起来、统起来,也不是要党委取代职能部门的作用,包揽人才工作的方方面面,更不是用条条框框束缚人才,使人才失去发展空间。党管人才,目的是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把人才管好用活,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优良的服务。从根本上说,党管人才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是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提供服务,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促进各类人才健康成长、施展才干。

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提出明确要求。其主旨是进一步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发挥党委在人才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

《意见》要求各级党委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布局,科学制定任务措施,及时解决人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重点抓好全局性问题调研、综合性政策论证、跨部门工作统筹等。要求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重,突出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人才工作,党委常委(党组成员)按照分工抓好分管领域或系统的人才工作,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像重视抓经济工作一样重视抓人才工作,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一起抓的领导责任体系。为了加强组织领导,要求有条件的县级以上地方党委都应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铁路、交通、海关等人才规模比较大的职能部门,也应建立相应机构。

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在当好参谋、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引领,牵头不包办,抓总不包揽,统筹不代替,积极支持和配合其他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六个抓”,即抓好战略思想研究,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创新中国特色人才理论;抓好总体规划制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人才队伍建设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分层分类制定规划;抓好重要政策统筹,制定和完善重大人才政策,指导和协调各地各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形成良好的政策和体制机制环境;抓好创新工程策划,设计并组织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整合力量,集中资源,引领和带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抓好重点人才培养,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各级党委直接联系一批高级专家,做好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抓好重大典型宣传,注意发现和总结各地各部门人才工作的新经验,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树立引领人才队伍建设的标杆。

要促进人才工作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党管人才不是组织部门一家管人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科技、文化、经济等部门以及科研机构等,都是人才工作的重要部门。一方面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抓好各自领域、系统的人才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沟通与合作,构建左右衔接、上下贯通的工作运行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制定人才政策法规、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人才资源市场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意见》还要求各部门克服部门利益、局部利益对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分割,克服人才政策相互脱节、相互掣肘的现象,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原则,解决好职责不清、多头管理、力量分散等体制性问题,形成推进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

要充分调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人才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涵盖各级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要强化用人单位开发人才的主体地位,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促使各类用人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地做好本单位的人才工作,更好地发挥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中的主体作用。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社会团体和人才中介机构,在联系人才、团结人才、服务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等群团组织密切联系人才的优势作用,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各类协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全社会关注和参与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

《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完善科学决策、分工协作、沟通交流、督促落实四大机制,完善党管人才工作运行体系。这是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措施。

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正确决策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前提。要完善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凡是涉及人才工作的重要文件、重大活动等,应先提交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行审议。提请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的事项,要事先充分征求各成员单位的意见。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人才工作重大事项,应面向社会广泛征询意见。

要建立调查研究制度,由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调研,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还要实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对人才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建议。

完善分工协作机制。要建立工作任务分工制度,将人才工作重大部署、年度工作要点及时分解,并提出工作质量和时间进度要求。各部门要细化任务分工,增强协作意识,统筹抓好工作落实。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的作用,善于通过人才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积极开展工作。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例会制度、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人才信息交流制度,以及重大工作进展通报制度等,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系和协作,定期交流工作情况,协调落实有关工作,研究分析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推进工作落实、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对策建议。

形成督促落实机制。要建立检查通报制度,由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年度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地各部门人才工作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要以适当形式通报。建立重点工作专项督查制度,加强跟踪指导,解决存在问题,督促工作落实。

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

党管人才同党管干部相比,对象更广、层次更多,用管干部的方式来管人才既不适应,更不科学。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按照科学人才观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不断创新方式方法。

要更加注重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开发的宏观调控。这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整合社会力量,提高人才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做好人才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使人才发展有明确目标、有工作重点、有措施保障;通过政策和机制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及时发布人才供需信息,引导人才根据自己专业特长和优势,向西部地区流动,向基层一线流动,向国家布局的主体功能区流动,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

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开发和吸引使用的分类指导。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类人才分布领域也日益广泛、人才需求差别化明显。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培养模式和激励办法,不断总结发现各地各部门的新探索、新做法、新经验,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人才成长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制定人才培养开发和吸引使用政策,使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要更加注重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方方面面优秀人才作支撑。许多地方人才行业分布、层次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发达地区、大城市的人才相对过剩,而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和基层一线的人才短缺问题突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统筹推进,既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又要注意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市场是配置人才资源最有效的手段。现在许多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其中最重要原因就是市场机制不健全。我国传统人才管理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根除,人才单位所有,严格受地域、户籍、部门和身份等限制,难以跨部门、跨单位进行整合,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发展的客观需要,也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相悖。因此,要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各类人才之间的身份壁垒,突破人才流动中的地区、部门、所有制、身份、城乡等制度性障碍,完善体制内外人才评价、吸引、使用、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及其衔接,实现人才顺畅有序流动,使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要更加注重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用人单位是人才作用发挥和价值实现的平台和载体。目前,许多单位用人积极性不高,不愿用、不会用、不能用现象仍然存在,影响人才作用的发挥。要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通过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用人单位投资人才资源开发。改革事业单位行政化的人才管理方式,减少人才聘用、选拔、评价、激励等过程中的行政干预,落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充分调动用人单位积极性。

要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推进人才管理工作。人才工作法制建设,是创新人才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推进人才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党管人才原则的法律保障。但目前人才立法工作尚不完善、层次也不高,主要还是依靠部门规章和政策文件来开展工作,亟需改变和提高。要加大人才工作立法力度,建立健全涵盖国家人才安全保障、人才权益保护、人才市场管理以及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人才资源培养开发管理各环节的法律法规,推进人才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治环境。

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保障措施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从落实工作责任、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理论指导、保证人才投入、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五管齐下,切实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保障措施。这些措施,既有理论指导、环境营造、责任考核等方面的宏观要求,又有对机构、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是确保党管人才落到实处的全方位、立体式的保障。

保障党管人才工作取得成效,首先要明确工作责任,特别是要落实领导责任。《意见》要求,实行县级以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实际上,近年来全国已有很多地方对此做出了积极探索。通过把人才工作纳入对各地、各部门党政“一把手”的年度目标和政绩考核内容,推动各级领导干部重视人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指出,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建立完善考核办法,合理运用考核结果,不仅可以推动人才工作任务落实,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工作队伍,是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人才工作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工作队伍的力量配备、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但在一些地方,人才工作力量还显得非常薄弱。因此,《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配齐工作力量。此外还要求,加强人才工作队伍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人才工作队伍知全局、懂人才、干实事、善服务的能力。

为人才营造良好环境,需要坚持人才投资优先保证。走进新世纪,我国积极实施人才战略,不断加大人才投入,人才投资的级数效应日益显现。但是总的说来,当前我国人才投入还很不够,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同时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积极投资人才开发,实现投入多元化。

环境对人才成长与发展十分重要。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人才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人才环境的竞争。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各类人才健康成长,充分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其中包括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使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成为社会共识,让各类人才受人尊敬,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渴望成才、努力成才的风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使各类人才在没有压抑的氛围中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帮助人才解决好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破除各种束缚和限制人才的体制障碍,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坚持用法制规范、促进和保障人才发展。

刊于2012年11期中国人才杂志

(责任编辑:权娟、高雷)

重大工程

  • 千人计划
  •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计划
  • 大学生优选计划

专家解读

王通讯:《规划纲要》实施后,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提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全文]王通讯:《规划纲要》实施后,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提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全文]

在线调查

你认为十六大以来我国人才发展最突出的成就是:
科学人才观日益深入人心
制定和实施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海外高层次人才掀起回国热潮
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
形成了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其他

我要留言

姓名:

提交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