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网

赵兴中:发挥学生特长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之关键

2013年01月22日10:58    

赵兴中,武汉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9 世纪80 年代,美国人均GDP 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20 世纪20 年代,美国人均GDP 是英国的1.5 倍。1930 年以前,绝大多数诺奖得主是英、法、德、意、荷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大量顶级犹太裔科学家逃离西欧,加盟美国大学,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国际经济、财政、金融领域均居主导地位,使得上述情况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回顾美国这段历史,是为了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个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普及、加强和完善义务制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石。 由前普林斯顿大学校长鲍文领衔的研究团队近期对美国大学进行的大规模综合评估表明,美国大学优异的最关键因素,不是对名校的投资,而是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成功使民智大增,造成大学生源充足,选才有充分的余地。“铁血首相”俾斯麦领导的普鲁士在19 世纪就实行了全民义务制教育,为研究型大学在德国创立和发展、为德国经济超越英国奠定了基础。日本在20 世纪初也实行了义务制教育,为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距离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根据我国现有的财力和资源,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12 年义务制教育,完全有能力给在岗农村代课教师、给在贫困农村的教师提供“铁饭碗”,完全有能力像美国那样为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免费的在校午餐。金字塔底座越宽广,塔尖才能矗立得越高,这是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同时,从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角度看,普及、加强和完善义务制教育,是最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需,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要求。

普及教育和创新教育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普及式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6 年美国的一份评估报告中提出,美国应向中、日等东亚国家学习,以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这表明在思考、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时,我们不应妄自菲薄,全盘否定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方针。但更重要的,我们应思考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有哪些不同要求,需采取哪些不同方法和手段。在英国、美国,本科前的精英教育主要由私立学校和贵族学校来完成,而在欧洲则主要由公立学校中的特长班完成。本科后,创新型人才培养则主要由常春藤联盟那样的私立大学,或剑桥、牛津、巴黎高师、巴黎高工等顶级公立精英大学实现。自由思考、自由表达,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和灵魂。现阶段在工程和科学教育领域,真正落实教授治校或许是实现创新型教育的第一步。

区别对待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创新型教育。美国工程院院士、前总统里根的科学顾问Rustum Roy 教授在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科技政策专著《迷失在科学的前沿》中指出,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对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相当不同的作用和要求,必须采取显著不同的政策和措施。由于基础研究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尤其应该是少而精的精英式教育。对于确有兴趣、经过严格筛选的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国家应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切实解除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后顾之忧。

(摘编自《百名专家谈人才》)

此文刊于2012年第12期《中国人才》杂志

(责任编辑:权娟、高雷)

重大工程

  • 千人计划
  •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计划
  • 大学生优选计划

专家解读

王通讯:《规划纲要》实施后,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提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全文]王通讯:《规划纲要》实施后,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提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全文]

在线调查

你认为十六大以来我国人才发展最突出的成就是:
科学人才观日益深入人心
制定和实施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海外高层次人才掀起回国热潮
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
形成了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其他

我要留言

姓名:

提交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