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网

胡启恒:真正的突破性创新不可能按照规划出现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启恒

2013年01月22日17:09    

我们的社会文化和社会观念中存在一些不利于产生大批创新人才的因素。比如:

“成才”、“有出息”的观念影响人才创造力的培养。对于一个杰出人才而言,创新思维的动力主要不是为自己谋求更好的生活和物质待遇,而是出自对他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出于他对某个现象或不了解的问题的强烈好奇心。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从幼小年龄开始,就被迫接过沉重的心理负担,要“成才”,“有出息”,才对得起父母养育之恩。“成才”的具体表现就是上名校,取得硕、博学位,有条件的还要出国深造,进入外国名校,这才是父母成功的标志。孩子生活在为满足父母而努力学习的压抑心态里。而追求高学历的主要动机则是为了就业于好的单位,谋得更高的职位,具有高层人士的身份,等等,唯独不是出于对科学的热爱。由于这种社会性的普遍心理暗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本能从儿童时代就在不同程度上被破坏、扼杀,以致使人缺乏求知的欲望和活跃的思维能力。虽然一般都可以勤奋刻苦,做出一定的成绩,但要求他具有自由飞翔的想象力,突破常规的创造力,则往往力不从心。

“枪打出头鸟”等旧观念阻碍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杰出人才,往往具有特立独行的坚毅性格。在学习和生活中,会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敢于坚持与众不同的意见,甚至会做一些超越常规之事。敢作敢为,不害怕被孤立或受到家人亲友的谴责。遭遇失败也不会轻言放弃,而是要坚持做出结果。

在我们的许多家庭中,孩子甚至到了大学阶段,也还是被看做孩子,不被认可具有独立的人格、权利和自由,只能依附、听命于父母。比尔? 盖茨当年中断学业的行为,如果发生在中国,他的父母亲友一定会认为他是有了毛病,并千方百计阻挠其实现。在家庭、学校和工作岗位上,我们的环境基本上是不鼓励、不提倡公开讨论有不同意见的问题,反对矛盾公开化。学术讨论,项目评审,也绝少尖锐激烈的争辩,而多是掩盖矛盾,大事化小。最好的领导就是总能取得“一致同意”的领导。所谓“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并非是已经过时的旧观念,这种中庸的人生哲学,不但依然活在我们的社会观念里,而且在新的时代里得到更好的土壤,仍然在一代又一代新人的性格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这种氛围里成长,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在人们性格深处悄悄植入平庸、从众的种子,与我们所希望的那种有独立主见、不会轻易附和的创新性格背道而驰。

大跨度学科交叉,对于激发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改变了全世界17 亿人生活方式的划时代创新成就互联网,其最早的思想先驱和奠基人里克莱德,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家,他在1962 年就设想出了大体上与现在的互联网很相似的网络世界。可是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高中学生就要开始文理分科。即使改变了分科做法,学习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也非常缺乏人文科学的熏陶和滋养,而缺乏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人文学科的学生也并非罕见。

真正的突破性创新是不可能按照规划出现的。凡可以清晰描述其预期达到的目标、预见其结论在国际国内将处于何等水平,有阶段成果可供检验的研究,往往不属于真正开创性的工作。对不同性质的研究工作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不同的评价方法。缺乏宽容失败的科学工作评价制度,应该属于我们的环境中不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因素之一。

刊于2012年第9期中国人才杂志 

(责任编辑:权娟、高雷)

重大工程

  • 千人计划
  •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计划
  • 大学生优选计划

专家解读

王通讯:《规划纲要》实施后,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提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全文]王通讯:《规划纲要》实施后,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提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全文]

在线调查

你认为十六大以来我国人才发展最突出的成就是:
科学人才观日益深入人心
制定和实施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海外高层次人才掀起回国热潮
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
形成了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其他

我要留言

姓名:

提交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