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2日14:43
人才优先发展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在实现思想解放、确立战略布局、实施人才工程、营造良好环境、提高工作实效、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得到大力推进。
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官本位、形象工程等,依然制约着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
人才优先发展是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追赶的成功经验,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发展的成功实践,也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总结各地人才优先发展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中组部党建研究所把“人才优先发展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经验和做法研究”列为重点调研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六大路径推进人才优先发展落地生根
当前,各地各部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人才优先发展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的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要政策和工作部署中,取得了良好进展,呈现出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可喜局面。
强化理性自觉,在实现思想解放中推进人才优先发展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人才优先发展,思想观念先行。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了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人才优先、以用为本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丰富了科学人才观的内涵。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把学习宣传这些新思想新理念,作为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先后举办了专题培训班、理论研讨班。通过新闻媒体对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和新思想新理
念深入解读,推出了一批人才优先发展、人人都能成才的典型经验和典型人物。各地各部门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开展学习活动,自觉树立人才优先发展新观念。在这些新思想新理念的指导下,各地各部门在研究部署资源开发时优先考虑人才资源开发,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时优先考虑人才结构调整,在加大投资力度时优先考虑人才投资,在改革体制机制时优先考虑人才制度创新,真正把人才优先发展体现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落实到地方和部门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
注重规划引领,在确立战略布局中推进人才优先发展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人才发展规划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顶层设计。目前,31 个省区市,l5 个副省级城市和83%的地级市出台了人才发展规划,58%的县( 市、区) 出台了人才发展规划。国家18 个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已出台20 个人才规划。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6 支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装备制造人才、生物技术人才、金融财会人才、国际商务人才、防灾减灾人才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衔接配套、上下贯通的人才规划体系。
狠抓品牌带动,在实施人才工程中推进人才优先发展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是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平台。国家实施的12 项重大人才工程,是人才发展规划的创新点和亮点。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专门制定实施方案和若干子计划,明确任务分工,把实施好这些工程作为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的重要抓手。目前,12 项工程全部启动。作为重大人才工程点睛之笔的“千人计划”,引发了一次次海外学子回归报效祖国的热潮。目前,我国已吸收“千人计划”专家7 批共2263 人,加上地方政府实施的“千人计划”,回国服务的高端人才已超过万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千人计划”的示范带动下,各省区市制定实施了各具特色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部分中心城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市县也制定实施了类似计划。各省区市、部分中央企业结合自身实际设计人才工程,量体裁衣创新人才项目。国家36 个部委系统共计划实施人才工程150 项,已启动83 项。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划实施人才工程449 项,已启动307 项。各市( 地、州、盟) 计划实施人才工程3570 项,已启动2388 项。各类人才工程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各领域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突出政策保障,在营造良好环境中推进人才优先发展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研究制定重大人才政策,以政策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是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的重要措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针对当前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10 大人才政策。据此,中央层面已出台具体政策168 项,各省区市出台配套政策378 项。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催生了一系列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形成了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各具特色的“人才特区”。“人才特区”已成为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验区、先进科技成果和先进生产力创造的示范区。“良禽择木而栖”,才干的施展需要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要靠创新体制机制来构建。一些地区和部门着力构建各种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人才需求预测申报、信息发布、重点推荐、日常联系等一整套制度,为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就职、落户、安居、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条龙服务。
强调务实管用,在提高工作实效中推进人才优先发展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科学发展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各类人才作用是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在实践中,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用为本”,切实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当务之急,推动人才强省、人才强市、人才强县不断提速,为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旺盛生机和不竭动力。其主要做法有:进一步提高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地位,激励创新热情,使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智慧竞相进发,涌现大量创新人才;注重依托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等各类平台,在使用中培养人才,在培养中使用人才;努力激发企业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企业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主体作用;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创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鼓励各类人才恪守科学精神、大胆探索创造,倾心本职岗位、注重工作实效,淡泊个人名利、无私奉献才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优化人才结构,充实、提高关键人才队伍,带动产业升级和行业崛起。
突出人才贡献率,在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推进人才优先发展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人才贡献率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才贡献的量化评价标准,是促进各级各部门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人才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地在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实践中,突出强调提升人才贡献率。比如,昆山2010 年的人才贡献率是35%,2011 年达到的37%,每年以2 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昆山人才贡献率将达到50%。昆山通过不断推出政策引才、项目引才、服务引才、活动引才、市场引才,乃至全球引才,让人才工作的触手涉及到每一个角落,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具有昆山特色的人才“金字塔”。
截至2011 年底,昆山共自主申报、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4 名,拥有省“双创”人才34 名、姑苏人才33 名,昆山领军型人才99 名。全市外籍高层次人才超过3000 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近千人。人才等创新要素的加速集聚,有力促进了昆山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昆山正从“人口红利”迈向“人才红利”。
再比如,上海2011 年全市人才贡献率接近40%,排名全国前列。《2011 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 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568 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2.9%,年内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16 项。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26.1%。
人才优先发展依然存在阻碍
各地在推进人才优先发展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工作中措施有力、成效显著。但人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最主要的有:一是人才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调研中大家认为,我国不缺人才,缺的是机制( 或者叫制度)。因为人才竞争,本质上是人才制度的竞争。二是人才的评价体系亟待完善,对人才优先发展规划实施效果的绩效评估工作也比较滞后。三是“官本位”对人才优先发展的消极影响。现在的“官本位”问题非常突出,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因为它比科研经费不足、创新力度不大等问题的杀伤力还要大。四是我国人才贡献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西方发达国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部分在40—60%之间,其中贡献率水平在50—60%的有美、法、德、英等经济强国;我国人力资本贡献率水平居中,位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五是有些地区和部门之间在实施人才优先发展中存在“无序竞争”现象。六是在实施人才工程中有的地方出现了“概念工程”、“面子工程”、“作秀工程”、“应景工程”等倾向。
从整体上看,我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实施还存在重规划、轻实施,重局部、轻整体,战略管理整合性差,缺乏监测、跟踪与效果评估的问题;一些地区人才政策措施和整体人才战略系统不配套、不协调;部分领域人才政策表现出碎片化的倾向,缺乏国家战略实施的整体性、互补性和一致性。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前组织部门推进人才工作迫切需要加强的方面,首先是推动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其次是人才观念的普及,第三是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调研中大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第一,要突破现有的制度性障碍,进一步加强人才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要利用全球人才资源,壮大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要大力引导高层次人才向企业集聚,鼓励、引导科技人才特别是高端应用型人才到企业服务;为企业科技人才创造更多的交流进修、提升能力的机会,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二,要抓紧建立科学、公正、有效、操作性强的人才评价系统。充分客观评价人才引进后的工作状态和业绩,减少和避免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工作中的一些弊病。
第三,要切实解决好“官本位”问题对人才优先发展的消极影响。既要摈弃以行政级别定待遇、引进人才先给“官帽子”的简单做法,又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人才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改变一些科学家热衷于“当官”的现状,切实保证中青年杰出学者能够回到实验室和科研一线,而不必担心其利益受损。
第四,要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提升我国人才贡献率。一是推动人力资本的优先投入。二是推动人才资本的比例提升。三是引导人才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比例协调发展。
第五,要自觉防止和克服人才优先发展中的“无序竞争”现象,把“无序竞争”变成交流合作,使各类人才在学科领域、部门和系统以及地区布局显现其合理性和互补性,必要时可设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人才引进工作。
第六,要切实解决一些地方和部门人才优先发展中的“形象工程”问题。要把人才工程往实处做,每一项工程目标要明确,要明确工程实施的目的、意义及作用;内容要明确,要有具体的实施项目、进度安排和操作办法;范围要明确,要有明确的实施对象和数量要求;保障要明确,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责任要明确,要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限、质量要求,制定评估办法。
刊于2012年第8期中国人才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