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共吉林省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實施意見

(二0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中共吉林省委十屆四次全體會議通過)

2014年12月01日13:38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中共吉林省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結合我省實際,現就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深刻把握《決定》精神,明確依法治省總體要求

(一)認清重大意義。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決定》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和重點任務,是指導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綱領性文件。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全面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各項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2013年出台了《關於深入推進法治吉林建設的意見》,法治吉林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當前,我們面臨新一輪振興發展的重要機遇,全省上下正緊緊圍繞實現省十次黨代會確定的“科學發展、加快振興,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總目標,突出發揮“五個優勢”,推進“五項舉措”,加快“五大發展”。我們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人民群眾對法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完成各項既定目標任務,必須更好地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和保障作用,更扎實地做好新形勢下法治建設各項工作,不斷開創依法治省、建設法治吉林的新局面。

(二)明確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吉林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總目標是,按照中央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體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加快建設法治吉林。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地方立法質量全面提高﹔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司法公信力大幅提升﹔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全民法治意識顯著增強,推動全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堅持基本原則。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建設法治吉林,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省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証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提高領導依法治省的能力和水平。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証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必須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必須堅持從吉林實際出發,立足基本省情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總結運用成功經驗,借鑒外地有益成果,探索形成具有吉林特色、有效管用的法治建設方式方法。

二、加強地方立法工作,保証憲法有效實施

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完善地方立法體制機制,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增強地方立法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

(一)落實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加強憲法宣傳、增強憲法意識的制度建設,推動形成信仰憲法、敬畏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濃厚氛圍。執行國家憲法日制度,廣泛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凡經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必須按國家規定公開向憲法宣誓。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嚴格執行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政府規章備案審查的法律規定,依法撤銷和糾正違反憲法、法律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發帶有立法性質的文件。加強政府規范性文件監督管理,實行前置審核制度,凡以政府名義下發的規范性文件,發布前必須由政府法制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全面推行各級政府規范性文件報送同級人大常委會、上一級政府備案審查制度和政府各部門規范性文件報送同級政府法制機構備案審查制度。

(二)完善地方立法體制機制。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委對地方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必須報省委討論決定。地方性法規、單行條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問題由人大常委會黨組向同級黨委報告。健全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在法規立項、法規起草、立法決策中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主導作用,落實人大專門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組織有關部門起草重要地方性法規、單行條例草案制度。在人大常委會中增加有法治實踐經驗的專職常委比例。依法建立健全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立法專家顧問制度。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制度建設,完善政府規章制定程序,實行政府立法專家咨詢制度,完善公眾參與政府立法機制與公眾意見反饋機制。重要行政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由政府法制機構組織起草或委托社會組織、專家、學者起草。明確立法權力邊界,從體制機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對部門間爭議較大的重要立法事項,由決策機關引入第三方評估,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協調決定,不能久拖不決。做好設區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權的准備,及時提出指導意見,相應調整省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制部門職能和機構設置。

(三)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人大對立法工作組織協調,實施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健全立法起草、論証、協調、審議機制和立法評估機制。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擴大人大代表和下級人大的立法參與,健全立法起草征求人大代表意見制度,逐步實行人大代表分專業分重點參與地方立法工作機制,注重征求基層代表和相關領域、相關行業專業代表意見。健全向下級人大征詢立法意見機制,建立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推進立法精細化。建立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關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專家學者等對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調整論証咨詢機制。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實行立法規劃、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採納情況限期反饋機制,完善立法重大事項聽証制度。完善立法審議和表決程序,普通立法實行兩審制,重要立法實行三審制,對法規草案重要條款可以單獨表決。重要的地方性法規應由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四)加強重點領域地方立法。根據國家立法重點任務,結合我省實際,進一步調整地方立法規劃和計劃。在市場經濟領域,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為基本導向,健全推動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以及轉變方式、調整結構、創新發展、對外開放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促進特色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制定和修訂國有資產監管、行政審批監管、價格監管、技術市場管理以及農民合作社、科技企業發展、旅游等地方性法規。在民主政治領域,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完善和發展基層民主制度,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制定和修訂民族區域自治法實施辦法、代表法實施辦法、城鄉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實施辦法、預防職務犯罪等地方性法規。在文化建設領域,進一步做好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全文化市場管理、加強互聯網管理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制定和修訂文化產業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地方志工作等地方性法規。在保障改善民生和社會治理領域,依法加強和規范公共服務,推進社會治理體制創新,制定和修訂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就業、住房、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志願服務、扶貧、慈善和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保護、消費維權、食品安全、安全生產以及城市建設與管理、邊境管理等方面地方性法規。在生態資源環境保護領域,進一步建立健全有效約束開發行為和促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生態文明地方立法,建立生態補償制度,制定和修訂土壤、水、大氣、城市噪音等污染防治以及節約能源、礦產資源保護、黑土地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濕地草原管理、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規。

(五)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重大改革要做到於法有據,立法要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規規章,要及時修改和廢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