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提升社會建設法治化水平
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法治山東建設的長期基礎性工作,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推動全社會厲行法治。
(一)健全法治宣傳教育機制。強化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普法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宣傳、文化、教育部門和人民團體在普法教育中的職能作用。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加強普法講師團、普法志願者隊伍建設。深入學習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推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在全社會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著重抓好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法治宣傳教育,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把憲法法律列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和社會主義學院必修課程。突出抓好青少年的法治宣傳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和改進高校法治教育,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每年十二月四日集中開展國家憲法日宣傳活動。加強法治宣傳陣地建設,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作用,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切實把法治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內容,推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發揮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優勢,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弘揚新時期山東精神,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完善公民和組織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樹立誠信山東良好形象。
(二)構建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體系。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開展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和民主法治村(社區)等創建活動,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參與社會事務、維護公共利益、幫教特殊人群、預防違法犯罪的機制和制度化渠道,支持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發揮行業自律和專業服務功能。支持和保障社會組織依法自律,發揮社會組織對其成員的行為導引、規則約束、權益維護作用。加強在魯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引導和監督其依法開展活動。做好來魯少數民族群眾服務管理工作,依法妥善處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會問題,促進民族關系、宗教關系和諧。
(三)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把法律服務納入全省公共服務發展總體規劃,建設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服務優良、運行有序的法律服務體系。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拓展民生領域法律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便民化。落實法律援助政府責任,降低援助門檻,擴大援助覆蓋面,讓困難群眾和特定當事人獲得及時有效法律保護。落實司法救助制度,推動建立對因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權無法獲得有效賠償、生活困難當事人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發展律師、公証等法律服務業,統籌城鄉、區域法律服務資源,大力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實現法律服務資源區域分布合理、業務結構均衡發展。健全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優化司法鑒定機構布局,提高司法鑒定質量。
(四)健全依法維權機制。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引導和支持人們通過法定程序理性表達訴求,依靠法律手段解決紛爭,運用法律武器維護權益。推動對維護群眾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體系建設,健全完善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解決好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依法保護群眾的信訪權利,保障合理合法訴求依照法律規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導入司法程序機制,依法完善涉法涉訴信訪終結辦法。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台,及時反映和協調人民群眾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以法治為引領,深入推進平安山東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面落實維護社會穩定責任制。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視頻監控全覆蓋工程建設,健全反恐維穩長效機制,抓好大數據雲計算警務信息系統深度開發應用,提升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能力。依法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依法強化危害食品藥品安全、影響安全生產、損害生態環境、破壞網絡安全等重點問題治理,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五)完善依法化解糾紛機制。完善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開展常態化、動態化、規范化的排查調處工作。完善重大政策、重大決策和重點項目立項穩定風險評估程序和辦法,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決策實施前置條件和必經程序。加強醫患、道路交通等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健全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加強征地拆遷、環境保護、工資福利和歷史遺留問題等重點領域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增強矛盾糾紛化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健全行政裁決制度,強化行政機關解決同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民事糾紛功能。
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為法治山東建設提供組織和人才保障
堅持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准為重點,著力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
(一)加強法治專門隊伍建設。把立法、執法、司法等法治專門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堅持黨的事業、人民利益、憲法法律至上。把領導班子建設作為關鍵,突出政治標准,把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的人優先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按照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要求,提高法治專門隊伍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落實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制度,建立法律職業人員統一職前培訓制度。推進立法專業人才培訓和儲備,培養造就一批立法專家級骨干人才和立法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嚴格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証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未經執法資格考試合格,不得授予執法資格,不得從事執法活動。暢通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間以及與其他部門具備條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暢通具備條件的軍隊轉業干部進入法治專門隊伍的通道,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
(二)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加強律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法治作為律師從業的基本要求,增強廣大律師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積極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提高律師隊伍業務素質,完善落實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加強律師事務所管理,發揮律師協會自律作用,規范律師執業行為,監督律師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強化准入、退出管理,完善律師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加強律師行業黨的建設,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在律師行業的全覆蓋,切實發揮律師事務所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各級黨政機關和人民團體普遍設立公職律師,企業可設立公司律師,參與決策論証,提供法律意見,促進依法辦事,防范法律風險。明確公職律師、公司律師法律地位及權利義務,理順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公証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提高法律服務質量和水平。推動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建設,引導和鼓勵法律服務人員主動參與社會公益法律服務活動。建立激勵法律服務人才跨區域流動機制,切實解決基層和欠發達地區法律服務資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匱乏問題。
(三)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全方位佔領高校、科研機構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陣地,引導廣大法學理論和教育工作者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導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加強高校法學專業建設,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備力量。建設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於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重視和關心法學、法律人才隊伍建設,注重中青年法律理論人才的培養,建立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良好機制。健全政法部門和法學院校、法學研究隊伍雙向交流機制,完善高等院校與法律實務部門人員互聘機制,重點打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理論功底深厚、熟悉中國國情的高水平法學家和專家團隊,建設高素質學術帶頭人、骨干教師、專兼職教師隊伍。
(四)加強基層法治隊伍建設。堅持把基層法治隊伍建設作為法治山東建設的重要基礎工程,強化基層法治隊伍,推進法治干部下基層活動。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黨建工作,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增強基層干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的意識,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健全基層法治機構,著力抓好人民法庭、派駐檢察室、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層執法司法單位建設,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機制,改善基層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
相關專題 |
· 聚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