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
融入:“朱毛紅軍挑糧小道上的揮汗如雨,勝過教科書上的千言萬語!”
10月18日一大早,縣委書記黨性教育專題培訓班的學員們就忙活起來,換上紅軍服裝,戴上斗笠,扛起米袋,背起道具槍。他們將要參加的是體驗式教學“重走朱毛紅軍挑糧小道”。
這條往返3.1公裡的山林小道,曾經是紅軍運送物資的重要途徑,毛澤東、朱德當年也和紅軍戰士一起挑著糧食從這裡走過。這條路除了隱蔽,還很陡峭,站在摻雜著泥土和石頭的山坡上,腳下直打滑。
重走這段崎嶇山路,體驗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感悟毛澤東、朱德和戰士一起挑糧的好作風,廣東省陽山縣委書記伍文超對歷史有了更直觀的體會:“原來隻知道當時條件艱苦,沒想到這麼苦!但黨的領導干部確實做到了與戰士同進退,與群眾同甘苦。”
“朱毛紅軍挑糧小道上的揮汗如雨,勝過教科書上的千言萬語。”學員們喜歡用這句話形容體驗式教學的意義。隻有親自體驗,才能打破局外人的心理,真正融入井岡山的紅色氛圍。
“黨性教育入耳容易入心難。如何入腦入心?創新形式很重要。”學院副院長柯華認為,“黨性黨風黨紀很多領導干部不是不知道,而是在行為上忽略了。黨性教育就是要通過融入歷史場景,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並將它固化,最終轉化為行動。”
這種融入,從學員們到學院的第一天就開始了。授班旗、唱國歌、吹起床號、列隊點名,許多學習生活管理模式都參照了紅軍時的要求。
“以前參加培訓可能七八天了還沒進入狀態,到井岡山第一天就迅速進入狀態了,這種模式的吸引力太強了。”雲南省德欽縣委書記馮玉祥坦言。
參與感很強的激情教學,也是學院幫學員融入紅色氛圍的“高招”。《十送紅軍》《映山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一首紅歌就是一段歷史,是當時革命實踐的寫照,承載著人們對革命英雄的崇敬、對崇高理想的向往。
“當熟悉的旋律響起,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大家的情緒都調動起來了。”年輕干部黨性教育專題研修班學員、山西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李和林認為,“領導干部需要重燃激情。隻有滿懷激情,才能把工作干好。”
夜色下的入戶調查,讓第9期廳局級干部加強黨性修養專題培訓班學員、中國人事報刊社副社長丁向陽體驗了“提著燈籠訪貧農”的蘇區干部好作風。“到農民家走訪,既是踐行群眾路線,也是一種社會調查,了解老區人民現在的生活狀態。”
學員們反映,感同身受的體驗式教學,能夠幫他們快速融入歷史,在井岡山這個“信念高地”找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補理想信念之“鈣”,補黨性修養之“鈣”。
![]() | ![]() |
相關專題 |
· 《中國組織人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