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鄧小平關於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組文獻
(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九日——一九六六年二月二十六日)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我們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為更好地理解“兩個不能否定”的關系,了解改革開放前我們黨領導人民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要成果,本刊特從中央文獻研究室近期編輯的《鄧小平文集(1949—1974 年)》中選錄了這組文獻。這些文獻集中反映了鄧小平長期思考和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道路所形成的正確的思想認識和理論觀點,以及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注重調查研究、善於總結經驗、力戒極端片面等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所選文獻對於深入學習研究鄧小平理論,深入了解鄧小平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淵源,學習理解鄧小平理論與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繼承發展的關系,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自信,都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各民族共同建設祖國大家庭[1]
(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今天到會的共有二百多位代表,包括西藏及其他藏族地區的各方面的代表,這是一個盛會,表現著祖國的民族團結更加親密了。
幾年來,我們在實現民族政策方面的成就是顯著的、巨大的。偉大祖國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西藏的和平解放,漢族、藏族及其他各兄弟民族之間的平等,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獲得保護,使我們的國家成為各民族平等友愛合作的大家庭。現在,祖國已經開始有計劃的經濟建設。計劃幾年內在蘇聯的幫助下,建設很多規模很大的工廠和礦山,以打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這是一個偉大的任務。全國各民族都應更加努力鞏固祖國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反對敵人的挑撥陰謀和破壞活動,共同建設偉大祖國的大家庭。
西藏及其他藏族地區幾年來各方面的進步和發展都是很大的,這是同西藏上層領導人愛國和藏族人民的努力分不開的,是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及進藏的漢族干部對藏族的幫助分不開的。希望今后獲得更大的進步和發展。在中國共產黨、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領導下,繼續把西藏和其他藏族地區建設得更好。
注 釋
[1] 這是鄧小平在招待西藏及其他藏族地區國慶觀禮團代表的宴會上講話的主要部分。
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幾個問題[2]
(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
一
過去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革命的任務首先是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實現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我們黨成立以后,即確定了這個任務,同時也確定了社會主義革命階段即第二個革命階段的任務。
毛澤東同志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則,一再強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就是土地問題,因此中國共產黨從來就注意土地改革。當革命取得全國勝利以后,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地實施了土地改革。現在除西藏和其他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都已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經驗,主要可歸結為三點:
第一,堅決執行中共中央確定的關於土地改革的總路線與總政策,即:依靠貧農、雇農,團結中農,中立富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第二,認真貫徹有領導地放手發動群眾的方針,做到領導骨干與廣大群眾相結合。中國的封建統治有幾千年的歷史,十分強大。如果不發動群眾,即使分配給農民土地,也不能算把它打倒了。我們的民主革命搞得比較徹底,因而為社會主義改造打下了基礎。
第三,建立城鄉最廣泛的反地主的統一戰線。在農村團結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在城市,工人階級當然歡迎土地改革,資產階級也沒有理由反對。
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們黨就著手進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因為不實行這種改造,農民就不可能擺脫貧困,獲得徹底的解放,農業就不能為工業提供足夠的糧食和原料。
二
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主要是漢族,約五億六千萬人,少數民族人口總計約有四千萬左右。
我們黨歷來主張中國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新中國成立后,根本消滅了民族壓迫,建立了國內各民族平等友愛互助的新關系。但這並不等於說,中國不再有民族問題了。我們黨在民族問題方面還要做很多工作,這就是鞏固中國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在統一的祖國大家庭中,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權利,在祖國共同事業的發展中,逐步地發展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包括穩步進行必要的社會改革,逐步消滅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民族間事實上的發展不平衡,使落后民族得以躋身於先進民族的行列,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為了完成以上任務,我國憲法規定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與壓迫,禁止破壞各民族團結的行為。
在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方面,國家盡可能幫助他們改進農業和畜牧業生產,建設與發展交通,活躍物資交流,實施各種防疫治療,創辦學校,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對於沒有文字的民族,幫助他們創造文字。
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必要的,但必須用更多的時間,用更緩和的方式逐步去實現。什麼時候進行?怎樣進行?容許各民族人民群眾以及各民族中同人民群眾有聯系的公眾領袖去從容考慮,並按照他們的意願去做決定。換言之,即由他們本民族決定,而不是由漢族來替他們決定。不過,少數民族地區一般比較落后,均須幫助他們,使各民族一同進入社會主義。
此外,少數民族地區在社會主義改造之前還有民主改革的問題。民主改革在漢民族地區進行得很猛烈,在少數民族地區就不應那麼猛烈。
民族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到了社會主義社會也還會存在。所以毛澤東同志經常教導我們全黨,對這個問題一時一刻都不能疏忽。
我們黨根據馬列主義原則實行民族政策,現在各民族團結得很好,包括西藏在內。
根據我們的經驗,搞好民族關系最重要的是必須經常不斷地反對大民族主義,反對不尊重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干涉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反對不培養和不提拔少數民族干部。大民族要幫助少數民族,先進民族要幫助落后民族,同時也要反對少數民族的地方民族主義,要在反對大民族主義的前提之下反對地方民族主義。
三
人民民主國家最重大的任務,就是建設社會主義,就是按照社會主義經濟法則制訂國家經濟建設計劃和各種相應的經濟政策。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經濟建設計劃,沒有統一的經濟政策,沒有集中的管理,就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
我國的經濟建設計劃是怎樣制訂的呢?它是根據黨的總任務來制訂的。黨的總任務就是逐步地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了實現這個任務,在制訂統一的經濟計劃時,必須考慮到中國經濟各方面的情況。這個計劃既包括經濟和文化的各個部門,又包括各種經濟成分﹔既要包括大型的、集中的現代化經濟,也要包括小型的、分散的落后經濟。這是為了把各種經濟逐步地納入計劃軌道,加以安排,並經過改造,把非社會主義經濟逐步轉變為社會主義經濟。
有了這樣的統一計劃,譬如我們對私營工業,就可以採取國家資本主義的方式,逐步地把私營企業變成公私合營的企業﹔中小工廠需要聯營的就先讓它們聯營,然后再吸收為公私合營﹔必須淘汰的,可以逐步淘汰。同時國家還根據計劃,為它們分配原料、分配訂貨、規定生產品種、組織生產之間的協定、指導業務的改進,以及限制一定的利潤等等。
在領導經濟建設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是既統一又分工合作。中央根據全國各方面情況擬訂出全國的計劃,而各省市又據此因地制宜地擬訂出地方的計劃。國家鼓勵他們積極地完成地方計劃,保証全國計劃的完成。
四
我黨干部的骨干是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在長期建設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忠實於馬列主義原則,具有一定的管理國家和經濟建設的經驗。這些經驗對於我們管理全國政權,建設新的社會主義經濟有一定的用處。但是僅僅依靠這些經驗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全國勝利后,的確有很多新東西是我們所不熟悉的。那麼怎麼辦呢?這裡有一個最重要的經驗,就是毛澤東同志說的,聯共是我們的最好先生,我們必須向聯共學習。[3] 怎樣學呢?第一,學習和運用列寧斯大林關於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第二,聘請蘇聯各方面的專家,來幫助我們經濟文化等部門的建設。第三,派遣留學生和專家到蘇聯學習。同時,也要向人民民主國家學習他們的成就和長處,派人向願意和中國交流經驗的國家學習。此外,黨和國家創辦許多新的學校和訓教班,調遣大批工農分子入學,培養他們成為干部和專家。幫助干部總結工作,教育干部虛心向群眾學習,這也可以用來提高我們的干部。
培養干部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也是我們最薄弱的一個環節。學習不是一下子的事,要有時間。我們有些干部不大願意學習,有些人學了一點就驕傲自滿起來。我們要不斷克服這些現象。毛澤東同志經常教導我們,必須虛心學習,要承認自己不行,做小學生。
五
我們國家的政權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政權,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我們的國家機構絕不是封建地主或資本家用來統治壓迫人民的官僚機關,而是為人民服務,並用來保衛人民自己的工具。有些人不分政權的性質,把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機構也看成是官僚機構,這種看法是絕對錯誤的。
既然我們的國家機構不是官僚機構,那麼我們是否還有官僚主義呢?有的。其典型的表現是:某些同志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某些同志缺乏調查研究、缺乏檢查和總結工作,隻知發號施令﹔某些同志埋首事務、不問政治,抓不住工作中的主要方向和主要環節。此外,還有拒絕群眾批評、騎在群眾頭上作威作福,等等。所有這些表現,其實質就是脫離人民群眾。
我們黨是非常重視同官僚主義做斗爭的。我們黨依靠加強對政權機關的領導和檢查,依靠加強對人民的民主教育,使他們習慣於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來克服和反對官僚主義。我們黨中央經常提出要和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命令主義進行斗爭。
六
中國共產黨非常注意和工人階級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在這方面我們黨是有傳統的。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部隊。黨之所以能夠聯系廣大人民群眾,主要依靠於下列各種辦法:
第一,必須不斷地來擴大黨、鞏固黨,用馬列主義理論教育黨員,把黨建設成具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能不斷進行自我批評的黨。隻有這樣正確的、光榮的、偉大的黨,才能獲得人民的真誠擁戴。
第二,鞏固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吸收廣大人民積極地參加管理政權,這樣才能廣泛地集中群眾的意見,並使黨的各種政策變成為群眾自己的行動。
第三,把廣大群眾組織到群眾自己的組織——工會、婦女聯合會、合作社、青年團等中去。黨通過這些組織,用黨的政策、口號來團結教育廣大群眾。
第四,通過統一戰線的組織——各級政治協商會議,來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的團結。
總起來說,黨與群眾的關系,就是黨與非黨群眾的關系。在這個關系上,由於我們黨既反對了狹隘的關門主義,又反對了崇拜自發性的尾巴主義,因此使得我們黨能夠同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並領導群眾勝利地前進。
注 釋
[2] 這是鄧小平會見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委員斯塔門科維奇、貝哥維奇時談話的一部分。
[3] 參見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8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