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張寶順:推進社會治理創新 加快平安安徽建設

2014年06月16日16:44   來源:《求是》

原標題:推進社會治理創新 加快平安安徽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從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圍繞創新社會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這些新思想,既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總目標相呼應,又與我國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新形勢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相適應,是我們黨社會建設理論和實踐的新發展。我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把平安安徽建設置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來謀劃,積極創新社會治理,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努力使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一、堅持以人為本,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習近平同志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隻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他還指出,社會管理主要是對人的服務和管理,說到底是做群眾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部門都是為群眾服務的部門,一切社會管理工作都是為群眾謀利益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過程都是做群眾工作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群眾工作是社會管理的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這些重要論述,闡明了社會治理的本質要義和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的著力點,指明了社會領域制度創新的實踐路徑。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離開了人民群眾,我們將一事無成。推進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創新,必須走群眾路線,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也是社會治理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必須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中以人為本,就是要求我們走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必須深入研究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對群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把群眾工作貫穿到社會治理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民生連著民心,當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大多是由民生問題引發的。因此,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最根本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把群眾生活保障好,讓人民群眾更多更公平地共享發展成果。同時,要把治理工作重心從治標轉向治本、從事后救急轉向源頭疏導,建立健全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心理干預、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群眾問題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權益有保障,真正從源頭上把好關口。

近年來,安徽高度重視民生工作,去年民生支出達到3487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80%,2012年開始把美好鄉村建設作為惠及千萬農民的最大民生工程,去年又以“三線三邊”為突破口開展城鄉環境整治,深入推進“抓金寨、促全省”扶貧開發戰略,廣大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高。堅持關口前移、防范在先,深入開展“五級書記帶頭大走訪”活動,扎實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效預防和減少了一大批社會矛盾,確保了社會和諧穩定。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求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