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珂 侯賽 許春媚
解放軍一八七中心醫院一名護士在重症病房值班。見習記者 陳元才 攝
一名護士在忙碌地工作。 見習記者 陳元才 攝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
有的人眼裡,護士是神聖的職業,純潔如天使﹔有的人眼裡,護士不過是打針換藥的雜工。護士的生存狀況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由於壓力大、工資低、晉升難、護患關系緊張等原因,不少護士選擇放棄這一職業,但更多的護士仍然堅守在一線。
“我熱愛這份工作,即便這份工作時常會給我帶來困惑,甚至傷害。”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護士陳澤平說。
護士,這個職業很特殊,他們在工作中痛並快樂著。今天,我們走到他們身邊,傾聽他們的淚與笑。
笑
護士像醫生一樣坐診
在一些人心目中,護士隻會“打針、發藥、量血壓”。實際上,隨著護理專業升格為一級學科,護士學歷呈“走高”趨勢,且帶動護士朝“專科化”方向發展,護理門診已在一些醫院悄然出現,解決了不少患者和家屬的苦惱。
“現在我也可以跟醫生一樣坐診了,得到患者的肯定和尊重,覺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省人民醫院靜脈置管護士門診護士長曾德燕開心地告訴記者。
曾德燕目前擔任省人民醫院靜脈置管護士門診中心組長。所謂靜脈置管,就是在一些惡性腫瘤患者體內放置一根導管,配合化療用藥。“這項技術大多數醫生都不掌握,全交由護士負責。”曾德燕說,靜脈置管護士門診是我省首家該領域的護士門診,成為腫瘤患者的福音。
目前省人民醫院率先開設了3個護士專科門診。擁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優秀護士,經過專業的護理技術培訓,並取得國際認証的資質証書后就可以出門診。這些專科護士雖然沒有處方權,但卻為病人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專業化的護理指導。
現在,大專學歷已成了我省新護士入院的“基本門檻”,本科護士早已不稀奇,研究生學歷護士正保持高速增長,還有博士后,博導護士也已加入我省護理隊伍。“專科護士”也成為護士職業發展的一個方向。
編外人員同工同酬了
28歲的楊宇婷護士長是省人民醫院編制外的一名護士,去年競崗當上了護士長。
“改革護士管理制度,對編外護士是一種福音。同工同酬,沒有身份上的歧視和差別待遇,積極性提高了,業務技能也提升了。”楊宇婷說,她2005年從四川瀘州醫學院畢業,是專科生,按照有關人事規定,專科文憑隻能是醫院在編制外聘請。
2013年5月13日,省衛生廳發出《海南省醫院護士崗位管理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該方案破除了護士身份界限,從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實行按需設崗、按崗聘用、競聘上崗,實現同工同酬、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省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許晨耘說,實行崗位管理不僅是身份管理的根本性改變,還有利於科學設崗和職責明確到人。“過去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護士打針的是打針的,發藥的是發藥的。現在,每個患者都有自己的責任護士,護士除了日常護理外,還要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及時向醫生反映,有針對性地開展下一步治療。”
看病患出院高興落淚
5月9日,文昌“4·10”交通事故中,重症傷員之一吳開玲痊愈出院。除了省內媒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祝福外,一名護士躲在一旁為吳開玲的出院,高興得掉下了眼淚。
她是李璐思,“4·10”事故患者特護小組的成員之一,專門護理吳開玲。
吳開玲老師是車禍班級的班主任,剛入院接受治療時,情緒很低落,老是哭、不講話。李璐思在日常護理上做到無微不至。吳老師不說話,她就給吳老師念從家裡帶來各種書。幫吳老師輸液、按摩時,她還堅持和吳老師聊天,分散其注意力。慢慢地,吳老師臉上有了笑容。骨折患者需要的就是臥床休息靜養,李璐思還打來水,幫吳老師洗頭、擦身、剪指甲。
吳開玲出院時,李璐思早已把她當做家人一樣看待。李璐思說,之所以堅持當護士,這份與病人之間的情感是最重要的原因。
而省婦幼保健院產科的護士長馮娟,每天都能接受新生命的到來。馮娟坦言,剛入行時並不心甘情願,但這行干久了,就真的離不開了。“每天看到那麼多新生命誕生,我自己也跟著很快樂。”馮娟說,產婦出院時,一句輕聲的謝謝,足以讓護士們覺得滿足。“曾經有一個小孩子早產,在醫院住了很長時間,我們幾乎是24小時守護,孩子出院后,滿一周歲,家長還特意帶過來給我們看,看到孩子健康活潑的樣子,我們很有成就感。”馮娟笑呵呵地說。
![]() |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