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珂 侯賽 許春媚
淚
委屈
拿棉簽慢了些護士被掐脖子
一個急診科30多名護士,至少10名護士被打,感嘆“八輩子都不再當護士了”。
“來,寶寶,不怕啊,不疼的。”省婦幼保健院門診輸液室內,護士小宇(化名)半蹲在一個4歲小患者前,面帶微笑,輕聲細語地安慰著孩子,同時熟練地給孩子打針。
而2年前,類似的一個場景中,小宇換來的卻是狠狠的一腳。
2012年1月的一天,小宇像往常一樣,蹲在地上給一名1歲多的患兒扎針。孩子不停地哭鬧,小宇兩針沒有扎中。就在小宇拔針准備重新扎的時候,孩子的爺爺抬起腳將小宇踢倒在地。劇烈的疼痛讓小宇忍不住哭了起來。經診斷,小宇的傷情為腹部閉合性損傷、右側腹部軟組織挫傷。
那一年的春節,小宇是在醫院度過的,而踢人的患兒爺爺,則被拘留5日,在看守所裡過的年。
“小宇當時在醫院已經工作2年半了,工作認真,對患者態度好,技術嫻熟,從未因工作被患者投訴。”省婦幼保健院總護士長王仁媛稱,“被踢后,護士受傷的不只是身體,更多的是心理。”事件發生后,小宇上班曾一度見到男性患者家屬,就會保持距離。“醫院為她做了心理疏導,現在小宇已經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了。”
王仁媛告訴記者,2010年以來,醫院出現了約5例患者或家屬打護士的情況,因為護士拿消毒棉簽慢了,被患者家屬掐紅了脖子﹔因為患者或家屬等待時間過長,扇護士耳光。“因為孩子生病,家長心情不好,謾罵醫院工作人員的事情經常發生。”王仁媛說。
省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庄小靜是一名有20多年經驗的老護士,對於急診科護士這份工作的辛苦,她最清楚不過了。
庄小靜說,急診科是救死扶傷的前線,工作非常辛苦,平時不能按時下班不說,從上班第一天開始,就24小時不關機,必須隨叫隨到。因為時常會遇到一些食物中毒及車禍等救援事故,值班的醫生護士忙不過來時,休息在家的醫務人員也要隨時頂上。
“可就算這麼辛苦,還是有這麼多人不理解我們……”庄小靜說,在急診科,時常會遇到病人或家屬醉酒或情緒失控,每年都有醫護人員挨打事件發生,而且近年這些情況越來越多。該急診科一共30多名護士,目前至少10名護士被打了。最嚴重的一例是,一名護士在推病人去檢查時,旁邊一名家屬突然沖進來暴打護士。后來發現是該家屬屬於精神病發作,但被打護士由於身心受到較大傷害,從此離開了護士這一行業。
由於工作辛苦又經常不被理解,很多護士們私底下都感嘆:“八輩子都不再當護士了。”
辛苦
生理期打止痛針一天跑40裡路
手術一做十幾小時,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廁所,幾乎所有女護士都有職業病。
“生理期打止痛針堅持上班,這在女護士中是再尋常不過的事。”在記者採訪過程中,每每提到自己的生存狀態,護士們感慨頗多。
“護士工作需要三班倒,熬夜班更是家常便飯。醫院裡幾乎所有的女護士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職業病。” 省人民醫院腫瘤內科護士長曾德燕告訴記者,除了長期內分泌失調所引起生理周期的紊亂,長期下來,不少女護士患上子宮肌瘤、乳腺增生、甲亢等內分泌相關疾病。
“每年體檢,都有護士被檢查出一些嚴重的職業病,其中女護士患乳腺癌、子宮癌的病例也在不斷增加。”曾德燕說,她已患甲亢3年,需要一直服藥。
據省護理學會理事長符林秋介紹,在護士職業群體中,亞健康狀態非常普遍,精神緊張、內分泌失調、腰椎間盤突出、靜脈曲張、胃病等尤其集中。病房護士要不斷巡視病房,工作量非常大。服務中心的導醫護士,一直是站著工作,對於不能行動的就診患者,還要用輪椅推著患者去檢查,送各種化驗、檢驗單。“醫院做過統計,一個護士每天要跑40多裡路。”
而胃病、腎結石、泌尿系疾病則比較“偏向”手術室、ICU病房的護士,在無菌操作的空間裡工作,手術一做十幾個小時是常事,其間不能吃飯,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在這些需要無菌操作的空間裡,醫護人員每去一次洗手間都意味著要脫衣、穿衣、消毒等一系列程序。“餓得很了,就喝點牛奶。”時間長了,胃病、腎結石、泌尿系統疾病就找上門來。
沮喪
工資3000元左右還不如普通護工
普通護工一天工資130元至200元,工資水平相當於從業20年的副高級職稱護士。
晉升通道窄、工資待遇低,也是護士們的一大“心病”。
“計算機証書、英語証書、至少5篇核心期刊論文……”一系列的職稱晉升門檻,讓大部分護士望而興嘆。
省人民醫院一名護士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大部分護士都是大專學歷,工作7年才能評護理師,工作滿12年才能評主管,而通常要工作20多年后才有機會獲得高級職稱。
而就當前省內護士的工資待遇方面來看,記者走訪幾家醫院了解到,大部分剛入職的護士工資水平停留在1000元-2000元之間,轉正后提高到3000元-5000元不等。
相比一名普通護工的工資,她們這些接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護士,心裡也有些不平衡了。
省人民醫院一名護士告訴記者,如今醫院一名普通護工一天工資在130元-200元之間,月薪5000元-6000元,已經相當於一名從業20年的副高級職稱護士的工資水平。
而在承擔風險方面,護士卻要比護工承擔更多的責任。
壓力
操作高度緊張不容半點馬虎
工作和家庭壓力都較大,不少護士或多或少地存在抑郁、焦慮等心理病症。
高壓的工作,往往也讓護士對家庭力不從心。
“這是一份干到老、學到老的工作。”省婦幼保健院產科護士長馮娟稱,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對護士所掌握的知識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從事護理行業21年,她一直沒有間斷過學習,在各種大大小小的考核中度過。“月考核、季度考核、年度考核以及院外的職稱考核……”馮娟掰著手指頭數著,為完成這些考核,她難得的休息時間也要用來看書復習。
除了專業技術的提升,患者和家屬對於護士的服務要求也幾近苛刻。“一些患者認為自己出錢看病,就應該得到一對一的服務,但事實上護士一個人要照顧約10名患者,稍有怠慢就會引起一些患者和家屬的不滿。”馮娟說,尤其是一些年輕護士,操作時都高度緊張,生怕出一點差錯。“我們這行干的時間越長,越覺得風險大,每一次拿藥、輸液、觀察都容不得半點馬虎。”馮娟說。
“周末節假日因為要經常加班,很少有機會給孩子做上一頓飯,還要孩子去食堂幫我打飯送到值班室。”從事護理工作近21年的省人民醫院心內科護士長王少萍說到這裡,眼裡充滿了對孩子愧疚的淚水。王少萍說,“在護理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間,真的很難平衡。”
省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王宛儀同樣感同身受。她含淚告訴記者,由於工作繁忙,結婚10年后才生孩子,平時工作壓力大,加上年齡太大很難受孕,最后通過試管嬰兒成功受孕,但孩子生下來免疫力較低,經常感冒發燒。“有一次孩子發燒39.7°,都沒法抽身去照顧。”王宛儀說,“我對孩子滿是內疚。”
據了解,由於工作和家庭壓力都較大,不少護士或多或少地存在抑郁、焦慮等心理病症。
![]() | ![]() |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