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五四”后傳——追尋新文化運動的上海足音

2014年05月04日08:27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五四”后傳——追尋新文化運動的上海足音

蔡元培的“上海緣”

這是一座乳黃色的三層花園別墅,掩映在五月的春光中。在五四運動95周年之際,位於上海華山路303弄16號的這棟住宅,參觀者絡繹不絕。這裡是蔡元培先生的上海故居。上世紀30年代,年近七旬高齡的蔡先生在此度過了他人生中在上海的最后一段時光。他的學生們發現,終其一生蔡先生個人沒有置產興業,即使是這一處住宅,也是租賃的。

對於祖籍浙江紹興的蔡元培來說,大都市上海曾是他多次實踐教育理念和夢想的“試驗田”。他兩度“執教棒”於上海交通大學,成為一段佳話。1901年,上海交通大學尚還處於南洋公學的雛形期,蔡元培就曾來到上海,出任南洋公學“特班總教習”。這個100多年前的“特班”,專門招收具有較高舊學修養而又有志於西學的讀書人,學習科目涉及外國語、理化、數學、史地、理財等,蔡元培在“特班”嘗試了寬鬆自由的教學方法。

可能連蔡元培自己也未曾料到,在這種中西合璧的新式教學中,孕育了日后支持五四運動的中堅力量——“特班”中的黃炎培、邵力子在五四運動發生后,專門組織上海學生聲援北京。“特班”中還走出了李叔同等文化名人。在五四運動發生的多年以后,蔡元培再度回到上海,二次結緣上海交通大學,此時他的教育思想體系已日臻成熟。1928年,他擔任上海交大校長,主持“撤科分系”改革,奠定了這所大學的現代學制。數月后,他又在上海主持設立中央研究院,此后為“中研院”奮斗了長達十余載,歷經抗戰烽火,直至在香港病逝。

五四運動95周年之際,在故居入口處新設的“蔡元培與上海”展覽讓參觀者大開眼界。據了解,早年蔡元培在上海致力於推動“留法勤工儉學”,受益者包括陳毅等人﹔他在上海創辦了愛國女校,率先倡導教育權利男女平等﹔他提出“美育”思想,創辦了“國立音專”,即今天的上海音樂學院﹔在上海時,他還與魯迅交誼深厚,理解並支持左翼文學運動。

今天,當人們翻開蔡元培故居按月更新的留言本,厚厚的冊子上寫滿了感言。人們追溯蔡先生在上海的足跡,冀望五四精神能夠薪火相傳。(新華網上海5月3日電 記者許曉青)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