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對新時期中國農村改革和發展的歷史貢獻

劉金田

2014年03月31日14:45    來源:《黨的文獻》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四、強調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科技,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

農村政策落實以后,農業發展的形勢很好。鄧小平認為,靠政策隻能解決一段時間的問題,農業發展從長期看還是要靠科學。

1、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是農業科學技術現代化。沒有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就不能建設現代農業。鄧小平分析了當時中國農業面臨的現狀,認為在農業增產中科技的貢獻率很低,指出:“農業文章很多,我們還沒有破題。這裡講的沒有破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科學技術。” “提高農作物單產,發展多種經營,改革耕作栽培方法,解決農村能源,保護生態環境等等,都要靠科學。”隨著發達國家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以及在現代農業生產中日益廣泛的運用,鄧小平十分強調生物工程技術對於農業發展的重要性,指出“將來農業問題的出路,最終要由生物工程來解決,要靠尖端技術”。他認為,隻有依靠科學,才能使我國農業科技和生產力實現質的飛躍。

2、加強農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振興農村經濟主要取決於科技進步和科技成果的廣泛運用,農業的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鄧小平強調,要加強農業科學研究,開展重點項目的攻關,搞好新技術研究的開發和推廣。他親自領導和過問一系列重大農業科技項目的決策、制定和實施,如“星火計劃”、“燎原計劃”、“豐收計劃”等等。農業科技的發展靠的是人才。這裡的人才包含兩個方面,農業高科技人才和農業應用型人才。1983年12月22日,鄧小平在聽取有關方面負責人匯報經濟情況時指出,今后要進一步提倡科學種田,還要大力培養農業科技的應用型人才。“我們有大量中學生,要把他們培養成土專家,讓他們在農村發揮作用。”隻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國整體的農業科技水平,促進農業生產力的大發展。

實行科學種田,使我國農村經濟增長很快。從1979年到1984年,全國農業總產值增長55.4%,平均每年增長7.6%,糧食產量增長33.6%,1984年糧食總產量達到40731萬噸,人均800斤,接近世界人均水平。農業總產值達到3214.13億元。農村好的形勢令鄧小平興奮不已。1985年3月,鄧小平在接見出席全國科技工作會議的全體同志和首都科技界代表時說:“我很高興,現在連山溝裡的農民都知道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他們未必讀過我的講話。他們從親身的實踐中,懂得了科學技術能夠使生產發展起來,使生活富裕起來。”

(責編:張湘憶、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