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股權多元化改革,不需國資控制的國有企業或可全部退出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重頭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針對這一論斷,黃淑和強調,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國企改革的重頭戲。
事實上,國資委此前已經在如何引入民間投資,積極推動國有企業改制的方面進行了多年的探索。目前,中央企業及其子企業引入非公資本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已經佔到總企業戶數的52%。2010年,新36條頒布以來,到2012年底,民間投資參與各類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的交易數量的總數是4473宗,佔到交易總數的81%,數量金額總共是1749億元,佔到交易總額的66%。
把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國企改革的重頭戲來抓主要基於六點考慮。第一,大部分國有企業通過股權多元化改革,逐步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第二,國有企業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將降低國有股權的比例。第三,大力支持各種非公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參與到國有企業的股權多元化改革中。第四,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與國有資本共同發展﹔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國有企業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內部的運行機制。第五,實行一企一策,分類進行研究、提出措施,不搞一刀切。第六,改革要統籌安排,系統推進、穩妥操作、強化公開透明和規范運作,要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究竟什麼樣的國企國資可以全部退出,什麼樣的企業又必須保持絕對控股?黃淑和解釋說,國資委考慮的基本思路是加快推進國有企業特別是母公司層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的股權結構。主要採取以下四種形式:
一是涉及國家安全的少數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可以採用國有獨資的形式。
二是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國有企業,可以保持國有絕對控股。
三是涉及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行業的重要國有企業,可以保持國有相對控股。
四是國有資本不需要控制可以由社會資本控股的國有企業,可以採取國有參股的形式,或者是可以全部退出。
“優化股權結構的關鍵還是要搞一企一策。有了方案后我們會及時向社會公布。”黃淑和說。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