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俊人
主講人:萬俊人
出現某種道德困境是社會轉型期的必然結果,沒有哪一個社會或國家可以幸免,關鍵是如何應對
比認識和判斷道德現實更為困難的是改善我們的道德文化,現在我們最需要的美德是審慎的智慧和積極的行動
成為有道德的人,為人以道、行之以德並非是為別人,而是為了我們自己
夢是一種寄托、期許,代表一種人生方向,對於國家民族來說,則是全民心力和精神追求的集中表現。中國“道德夢”值得我們為之付出心力和努力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卓越的道德文化史,並保持了近兩千年德治傳統,道德倫理在中國漫長的社會文明進程中長期佔據著中心地位,道德的力量不可低估。在我國社會快速轉型發展期,我們在強調社會法制秩序和現代信念體系建設的同時,更要傳承發揚傳統道德文化的原有優勢。
古今中外的歷史經驗告誡我們,顯形的外部社會秩序與無形的內在人心秩序同等重要。我們既不能指望一個“無法”的現代社會秩序,也不能指望一個“無天”“無心”的具有良好秩序的社會。我們的道德必須“頂天立地”——“天”即是宗教或信仰;﹃地﹄者則是基於現實生活的法制規范秩序,道德隻有立於天地之間並能夠“法天”“養地”“成人”,我們心中的道德才能真正確立,社會倫理秩序才能真正建立起來並獲得人們的確信和踐行。
我所理解的“中國夢”
“經濟強大不是國家強大的全部,如果沒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強大,物質文明的發展最終也會受到制約”
“中國夢”是習近平總書記率領新一屆中央領 導集體在參觀《復興之展》時提出來的。基於 這一特殊語境,我認為,“中國夢”首先代表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理想,同時也是對現代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努力實現國家強大和人民幸福這一偉大目標的形象表達。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深、付出的犧牲 之大,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終於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展望未來,我們充滿信心,“中國夢”是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理想之夢。
每個民族國家都有自己的理想目標,中華民族的夢想尤其具有其深厚的歷史溫床。因此,要正確理解“中國夢”,有四個時間概念具有關鍵意味。一是中華文明五千年,二是中國近代百年,三是新中國成立60多年,四是改革開放30多年。
我國是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國,在五千年漫長的歷史中,我們民族極少落后過,直到晚清之前一直都引領東方文明、甚至是世界文明的進步,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綿延不絕、沒有中斷的文明共同體。然而,中國的近代化相對較晚,在現代文明競爭中開始處於落后被動的不利地位。189年4的甲午戰爭給我們民族沉重的一擊,對中華民族心理的打擊難以估量。所以,從19、20世紀之交開始直到今天,中國話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是諸如“進步”“新”“科學”“民主”這類最為典型的現代語匯。晚清開始社會變革,起初是“器物”和“技藝”的改革,如“洋務運動”﹔爾后是“政制”的改革,如“戊戌變法”﹔最后國人們終於認識到,落后的不只是“器物”“技藝”和“政制”,還有且更重要的是思想觀念和文化的“落后”。“五四運動”早期的文化激進主義者對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的基本態度是怒其不爭,恨其不能。
文化問題的根本是思想(觀念)和道德問題。所以陳獨秀說,中華民族的“最后覺悟之覺悟”是道德覺悟。道德是價值觀的問題,是精神和心靈的問題。如果“中國夢”要有一個道德的解釋的話,顯然應該從這裡開始。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找到了一條正確的社會發展道路,一條能夠使我們國家富強起來的現代化道路,這就是社會主義道路。但新中國建立后的前30年,我們卻走了不少彎路,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我們開始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迅速崛起,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踐証明,這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之路,能夠引導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重新崛起,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國夢”的提出凝聚了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經驗和現代民族精神,是60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持續而艱難的探索成果,也是支撐近代以降10多0年來中華民族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根本信念,它傳承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和文化的精神信念,具有深厚悠久的歷史淵源和廣泛堅實的現實基礎。
然而,“中國夢”及其提出對於當今和未來的中國究竟意味著什麼?習近平主席說,(近代一百多年來)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我們也越來越敏銳地感覺到,經濟強大不是國家強大的全部,如果沒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強大,物質文明的發展最終也會受到制約。很顯然,我們在文化和道德建設上相對滯后,現狀令人擔憂。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夢”是在民族和國家現代化發展處於一個關鍵時期時提出的、一個關乎中國現在和未來發展的理想目標。
相關專題 |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