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面臨的道德困境
“我國正面臨嚴峻的道德困境,主要表現為社會分配不公、誠信下降、信仰匱乏等。不正視和改變這種局面,將會危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事業”
改革開放的創新實踐,創造了中國社會前所未有之“偉大變局”。然而,我們的物力強大了,心力卻出現某種弱化的跡象。眼下,一些失德敗德現象層出不窮。比如見死不救;比如代表社會道德風范和高度的老人,自身被救卻訛詐施救者;如此等等。這些現象給我們社會的道德信心以沉重打擊。毋庸諱言,當代中國社會正面臨嚴峻的道德困境,這主要表現為社會分配不公、誠信下降、信仰匱乏等。不正視和改變這種局面,將會危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
首先,社會分配不公問題已經日趨嚴重。近年來,我國地區、城鄉、群體間的收入差距仍在加大。從基尼系數看,我國貧富差距已經突破合理界限。公平正義是社會基本秩序和長治久安的基礎,基礎不固,社會發展就不可能維系和持續。其次,社會誠信普遍缺失,政府信用、企業信用、社會誠信和人際信任都不同程度地出現問題。再次,公共權力部門存在的腐敗現象對整個社會思想、價值觀念和道德信念產生了難以估量的消極影響。最后是“后文革”時期社會信念i理想體系的缺位,使我們的社會生活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世俗主義、實利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挑戰。
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是復雜的,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市場經濟和現代商業化所帶來的物質實利主義和世俗享樂主義的持續沖擊。隨著商業浪潮的不斷沖擊,金錢取代知識、文化、道德而成為現代社會的“第一價值”,甚至是“唯一資本”,很多人經受不起強烈的物質主義誘惑,致使道德觀念、意識和情感逐漸淡薄以至消沉、淪喪。
第二,各種道德觀、價值觀多元並存互競,缺乏強有力的社會價值理想整合和道德共識,以至於許多人開始迷失人生的信念理想和方向。現代生活方式多樣化衍生和文化多元化競爭所帶來的文化價值觀念和道德倫理的不斷俗化、近代以來我們對傳統道德體系的激進革命和自棄,以及對社會主義道德觀念體系的自我遺忘,都加劇了文化低俗、信仰匱乏、精神脆弱、倫理失范和道德的蛻變。
第三,社會缺乏先進道德群體的公共示范。對於今天的中國社會來說,兩個群體的道德示范非常重要:一是官員群體,二是知識分子群體。幾千年來,公共權力或權力者的道德示范常常對我們社會的信仰體系和道德規范起著引領和典范作用,這一點在現代社會也同樣適用。不得不承認,官員群體中存在的貪污腐敗現象所產生的公共示范效應非常消極。知識分子應當是社會風氣的引領者和維護者,然而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群體的公共意識依然相當薄弱,不再願意充當社會公共事業的責任者。相反,一些公共知識分子或文化名人比普通民眾更多地在挑戰社會的道德底線,給社會道德風氣帶來消極甚至惡劣的公共影響。值此,我們需要捫心自問:孰記三閭?誰居九夷?
最后,我國社會轉型期,現代化法制秩序建設仍有明顯的漏洞,對公民的現代(公共)道德教育仍顯滯后。社會基本結構的變化,包括家庭結構的變化,對人們的倫理道德也會產生重大而復雜多樣的影響。比如離婚率上升、獨生子女政策等對青少年道德成長的不良影響。現代社會是一個日趨公共化的開放社會。傳統的家族式、地方性或特殊群體性的“熟人型”道德倫理,已不足以應對和料理日益開放的公共道德問題。隻有基於健全的現代法制秩序和現代社會的公共價值理念或信念,公共道德才能獲得其廣泛的價值認同和社會引領力量。
道德現狀怎麼看
“我國正面臨社會加速轉型的關鍵期,道德呈現出B感天動地﹂與B觸目驚心﹂或大善與大惡並存的兩極狀態,不充分考量分析目前社會發展的特殊階段、時代背景和社會基本結構的深層轉型,任何簡單的分析判斷都難以令人信服,也是不負責任的”
出現某種道德困境是社會轉型期的必然結果,沒有哪一個社會或國家可以幸免,關鍵是如何應對。目前,中國正處於社會加速轉型的關鍵期,就像一輛加速拐彎的高速列車,乘客的感覺必定有些眩暈,有的人甚至沒有能夠搭上這趟列車。火車既拐彎又加速本身風險大增,這是今天中國社會和中國人不得不承受之重。社會改革步驟無法得到充分展示(設計、試驗、校正、展開),急速改革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矛盾不但難以快速解決,而且可能不斷積壓,所有這些都會大大增大我們社會發展的風險和代價,包括政治風險、資源成本、環境代價和教育、道德、文化建構的相對滯后的代價等等。
基於對這樣一種社會背景的了解,我們才可能對目前中國社會的道德狀況做出正確的評估。我國正面臨社會加速轉型的關鍵期,道德呈現出“感天動地”與“觸目驚心”或大善與大惡並存的兩極狀態。既有“范跑跑”,也有不斷涌現的“中國好人”、道德模范;既有遍地開花的志願服務活動,也有趁災打劫、良心泯滅的惡徒;既有層出不窮的“最美”人物,也有時而遭遇的“最糟”事件。總而言之,對中國道德現狀的分析評價要基於中國目前社會發展的特殊階段、時代背景和社會基本結構的深層轉型,非如此不能作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簡單地說“不行”,或者武斷地做出好與壞判斷都不能使人信服,也是不負責任的。
現在很多人都在指責,環境污染嚴重、官員貪污腐敗、社會貧富差距大、社會不公等等,都在討論社會的“道德滑坡”,人際的道德冷漠,仿佛道德已然離我們生活遠去,甚至一去不復返。這樣的判斷是不對的。試想,西方社會用了三百多年才完成的現代社會轉型,中國隻用了百余年,而且我們真正認真實施現代化社會轉型的時間僅僅是短短兒十年,這是一種何等急劇的社會變革?無論“道德滑坡”還是“道德爬坡”,人們都不難找到顯著的例証。然而,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歷史的、動態的、辯証而全面的道德透視,以洞穿中國現代社會轉型期所出現的紛繁復雜的道德文化現象,如此就不難理解今日中國社會出現“感動與疼痛交織,憂慮與希望同在,主流進步與問題突出並存”的道德真實。
我們社會的道德正能量始終都存在著,多數人一直在堅守著道德底線,這是我們信心和力量的源泉。這一方面得益於我們深厚而優秀的道德文化傳統,儒家主導的傳統道德文化對我們人格和品格的涵養教化力量不可低估;另一方面,也得益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精神、倫理信念和特殊的道德先進群體的典范支撐。如雷鋒精神、道德模范、志願者群體等等。中華民族從來就不缺少道德英雄,只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更多道德英雄的引領示范。
當積極能量與消極能量並存互競時,政府、社會和公民個體都應朝正能量方向努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比認識和判斷道德現實更為困難的是改善我們的道德文化,現在,我們最需要的美德是審慎的智慧和積極的行動。面對復雜的道德狀況,僅僅憑道德直覺是不夠的。從政府到社會各界,乃至每個公民,都要審慎地思考,並以理性的行為方式建言獻策,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的建設實踐。消除道德滑坡的負能量,增加道德向上的正能量,重新恢復我們作為禮義之邦的道德榮耀,我想這也是“中國夢”的應有之義。
相關專題 |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