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西裝 從英倫走向全球

2013年11月20日07:48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西裝 從英倫走向全球

  追根溯源

  西裝清末進入中國

  西裝傳入中國,大約是在清代晚期。當時的人,特別是有點身份的人士都穿認為是“國粹”的長袍馬褂。據《清史·西洋記》中記載,第一個穿西服的是清末大思想家嚴復的大公子,此公子風流倜儻,狂傲不羈。他會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曾做過一個英國外交官的翻譯。這位外交官見他常穿長袍短褂,覺得這身打扮不方便,就送了他一套西裝。而嚴公子也不畏人言,毅然剪掉了辮子,穿起西裝、打上領帶走在京城街頭。

  1911年,民國政府將西裝列為禮服之一。1919年后,西服作為新文化的象征沖擊傳統的長袍馬褂,漸漸在中國得以流行。1941年10月,民國政府公布了“服制”,規定以西式服裝為大禮服,以男子青褂藍袍,女子上衣下裙為常禮服。遺憾的是,這個制度后來未能在民間實行。

  20世紀30年代后,中國西裝加工工藝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上海、哈爾濱等城市出現一些專做高級西裝和禮服的西服店,以其精湛工藝聞名國內外。新中國成立以后,佔服飾主導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裝。改革開放以后,西裝為代表的西方服飾以不可阻擋的國際化趨勢又一次涌進中國,一股“西裝熱”席卷中華大地,中國人對西裝表現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熱情,穿西裝打領帶漸漸成為一種時尚。(月靜 葉子)

  潮流風尚

  不系扣為何不失禮

  17世紀后半葉的路易十四時代,長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爾”和比其略短的“貝斯特”,以及緊身合體的半截褲“克尤羅特”一起登上歷史舞台,構成現代三件套西服的組成形式。究斯特科爾前門襟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隻扣腰圍線上下的幾粒,這就是現代的單排扣西裝一般不扣扣子不為失禮,兩粒扣子隻扣上面一粒的穿著習慣的由來。

  現在,如果你穿的是單排一粒扣西裝,在正式場合還是要把它系好,以表示尊重,但如果是單排多粒扣西裝,那就要分別對待了。穿著兩粒扣西裝,你隻需系上第一粒扣﹔三粒扣西裝,可以選擇系上上面兩粒扣或是中間一粒扣﹔若是四粒扣西裝,那請系上上面三粒扣或中間兩粒扣。對於單排多粒扣西裝來說,最下面的那粒扣子是永遠不被問津的,無論怎麼系都不會把它系上。雙排扣西裝的系扣規則要簡易許多,一般來說應把紐扣全部系好,但不系最下面的一粒扣也是可以的。不過,系扣規則隻適用於站立狀態,當你准備坐下時,不管你穿的是幾粒扣、單排還是雙排,請一定要把所有的扣子都敞開,這樣才不會讓你那身考究的西裝變得皺皺巴巴。(葉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