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在中國校園發表演講的外國政要們(圖)

2013年11月15日07:49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在中國校園發表演講的外國政要們

克衛 制圖

上月下旬,來華訪問的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前往位於安徽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與師生互動交流。與梅德韋杰夫同一天來華訪問的印度總理辛格也安排了到訪中共中央黨校的行程,並發表了演講。

  外國政要到訪我國學校並發表演講,可以看做是一種外交慣例。他們如何選擇發表演講的學校?面對中國學子他們又會講什麼、怎麼講呢?

  誰是在北大唯一一位坐著演講的外國領導人

  很多外國政要選擇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2010年11月10日下午,英國首相卡梅倫完成了中國之行的北京大學演講。卡梅倫是北大2010年接待的第6位元首級外國政要。北大立校百余年間,外國領導人赴此演講絡繹不絕。

  卡梅倫很喜歡和年輕人交流,而北大的校園環境又很有吸引力。所以在北大結束40分鐘的演講后,卡梅倫並沒有立刻離開,而是來到未名湖邊,沿未名湖獨自走了一圈,之后在帕卡德公寓逗留了一個半小時,領略充滿東方魅力的湖光山色。

  被北大校園風情吸引的遠不止卡梅倫一人。2002年3月28日,比利時前首相伏思達來北大演講時,對中國的古典建筑很有興趣的他在校長辦公樓前的廣場上特意下車,在華表下拍照留念。在未名湖畔的臨湖軒,伏思達同卡梅倫一樣流連忘返,感慨道:“這樣一所寧靜致遠的學校,是思想迸發的無上聖地。”

  在接待各國領導人演講時,北京大學也碰到過很多棘手的事。

  1998年6月29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赴北大演講。當年4月他們就派出了先遣團,從美國運來具備防彈功能、帶有“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徽記的總統演講專用講台。但北大強調在北大演講一定要用北大講台。“入鄉隨俗,客隨主便,這是人際交往的基本要求。既然選擇在北大演講,懸挂北大的校徽是對北大最起碼的尊重。”北大的據理力爭迫使美國人做出讓步,同意用北大的講台。

  德國人的嚴謹也給北大留下了深刻印象。2001年11月1日,離時任德國總理施羅德在北大發表演講還有一個半月,德國使館12人的工作團隊就來到北大,從場地到設備到車行路線,幾番篩選,最后選定了古朴而庄嚴的辦公樓禮堂,又禮貌而嚴肅地提出:禮堂的紅色絲絨窗帘稍顯陳舊,用來迎接一國總理不妥。但是突然更換遮蓋了整整兩面牆的窗帘,涉及設計、制作、經費、時間等一系列問題,北大方面婉言拒絕了德方的要求,不過同意重新整理窗帘。

  1998年11月12日,時任韓國總統金大中來北大演講。金大中早年因從事民主活動受迫害,腿部留下病患,嚴重時不得不拄拐行走。北大打破慣例,主動提出請金大中坐下演講。韓方很高興地接受了這一超出常規的安排,金大中成為在北大唯一坐著演講的外國領導人。

  當然,籌備工作也有簡單得出人意料的。2003年6月,印度前總理瓦杰帕伊曾到北大演講,他是“非典”后首位訪華的外國領導人,沒提什麼額外的要求。當年11月,巴基斯坦前總統穆沙拉夫訪問北大,巴方要求很簡單:“瓦杰帕伊什麼樣子,我們就什麼樣子。We are brothers(我們是兄弟)!我們相信你們。”

  巴西前總統盧拉在北大演講時則表現出很可愛的一面。2004年5月25日,盧拉在北京大學演講結束后,提出要休息一會兒,吸一支雪茄,還要喝杯巴西咖啡。然而,匆忙之中到哪兒去弄一杯巴西咖啡?這可難住了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

  最后,工作人員從正參加另一個會議的一位日本學者手裡借來了一把咖啡壺,送到盧拉面前。盧拉離老遠就嗅著咖啡味說:“不,不,這是速溶咖啡,喝起來就跟水一樣!”不過,看到工作人員這麼賣力地找咖啡,他還是很高興地喝了這杯“水一樣的咖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