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在中國校園發表演講的外國政要們(圖)

2013年11月15日07:49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在中國校園發表演講的外國政要們

無障礙交流圓桌對話,好似在茶館聊天

  訪問過清華大學的外國政要也不在少數。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印尼前總統蘇加諾、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等,都曾訪問過清華。他們或發表演說,或被授予名譽博士頭銜,或參觀學校,在他們眼中,清華園散發著光輝。

  2013年6月29日,清華大學主樓報告廳,身著紫色外套的韓國總統朴槿惠發表演講。在一群黑色西裝中間,這一抹紫色迎來了在場數百名大學生的陣陣掌聲。朴槿惠在演講開頭和結尾都使用了中文。

  “我見到各位清華大學學子們,就想到中國學術典籍《管子》中一段話: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深深地鞠一躬之后,朴槿惠用字正腔圓的中文,開始了自己的演講。語速有些慢,很溫和。

  簡短的中文演說后,在接下來的近20分鐘演講主體和回答3個學生的提問中,朴槿惠使用了韓文。在其中,仍然時常夾雜中國古典詩詞,比如“管鮑之交”、“三顧茅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等。

  在回答學生提問的環節,現場翻譯的話筒突然沒了聲音。借著這個小小的“話筒事件”,朴槿惠展現了自己的幽默。她說,清華大學的理工科很厲害,這裡的話筒會壞掉,說出去都不會有人信,這就更說明清華大學的理工科很強。這句機智的贊美引來台下陣陣笑聲。

  在人生的艱難歲月中,朴槿惠鐘愛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演講結束時,馮友蘭先生的學生、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將一幅書法贈予朴槿惠,正是馮友蘭先生題寫的書法“一片冰心在玉壺”。

  當天第一個提問的女孩楊默向朴槿惠提出了朝鮮半島的問題。楊默會后表示,事先沒安排,被叫到提問挺驚訝的。“朴槿惠總統談話的風格是溫和、親切﹔但在言語中也顯露出剛毅。”

  形式上較為特別的一場交流是在2003年7月22日。前來訪華的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與清華大學師生進行了一個小時的演講與座談。

  舜德樓大廳會場布置別具一格,90多名清華學生圍坐在一個個時尚的玻璃圓桌旁,大廳中央坐著身著深藍色西裝的布萊爾。這種對話式的座談會是清華首開的無障礙交流新模式,布萊爾與大家交談顯得十分放鬆,絲毫沒有以往大國政要在演講台上的正式和嚴肅。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說:“首次啟用的無障礙交流圓桌對話形式,使座談好似在茶館聊天。”英國BBC(英國廣播公司)電台的一位記者則評價“更像《華盛頓郵報》的記者招待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