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耀
2013年11月01日08: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第五代留學潮
(1978年至今)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被中斷和抑制了20多年的留學渴望釋放,迸發成為大規模的留學潮
1978年,鄧小平做出了擴大派遣留學生的重要部署,中美達成協議互派留學生,當年年底第一批國家公派訪問學者赴美留學。1992年出台“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12字方針,對出國留學、歸國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1996年起,國家公派留學的選派工作進行全面改革,實行“個人申請、專家評審、公平競爭、擇優錄取、簽約派出、違約賠償”的新辦法。
從1979年到2000年,僅由中國教育部門向西方各國派出的留學生就達45.77萬人,分布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美國20萬、日本5.5萬、加拿大3.8萬、英國3.65萬、德國2.6萬、澳大利亞1.78萬、法國1.63萬、俄羅斯1.18萬。
1984年12月,國務院《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出台,打開了自費留學之門。1986年,我國第一次公開發表了出國留學政策性規定107號文件,標志我國出國留學政策走向法制化軌道。此后,自費留學逐步成為當代留學潮的主流,近幾年比例均超過了90%。(作者為歐美同學會副會長)
點評
百年激蕩,世紀榮光。歐美同學會的世紀歷程,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一百年。
1913年10月,顧維鈞、梁敦彥、詹天佑、蔡元培、胡適等留學歸國知名人士,聯合京津兩地的留學歸國學人,在北京共同發起創建了歐美同學會。可以說,歐美同學會一個世紀的歷史,從一開始就和一個半世紀的中國留學史相互激蕩、交融輝映。一代代留學生前赴后繼,上下探索。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一直站在向西方學習和救國救民、改造社會的最前列。他們胸懷民主救亡、科學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的理想,或開啟蒙,或倡自強,或言維新,或主革命,企望師夷長技以制夷、變法革新以強國、文明開化以健民,從思想、科技、實業、教育、文化、婦女解放等各個層面革故鼎新,全面影響與構塑著近現代中國的社會面貌。
從共和革命領袖到新文化運動旗手,從中國共產黨的創立者到解放軍的元帥們,從內閣部長到兩院院士,從科學巨匠到創業精英,從實業巨頭到金融巨子,從第一條鐵路到第一台億次巨型電子計算機,從第一架飛機到兩彈一星,從舊中國的改造者到新中國的建設者,從舊社會開風氣的先驅者到新社會潮流的領航者。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星空上,閃爍著一個個熠熠生輝的海歸英名。他們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前驅領路,深刻影響和改變了近現代中國歷史進程。
《 人民日報 》( 2013年11月01日 23 版)
上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