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世紀留學潮,群星璀璨耀中華

王輝耀

2013年11月01日08: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第三代留學潮

(1927年—1949年)

中國留學教育進入成熟階段,許多人開始接受系統和正規的西方大學精英教育

1927年—1937年是南京國民政府的“黃金建設10年”,也是民國留學的黃金時期。除清華大學繼續選派庚款留美生外,英、法所退部分庚款和一些慈善機構的支持也有利於中國留學潮保持不衰。這期間南京國民政府向歐美各國派遣了多批官費留學生,每年100人左右,最多時達每年1000人左右。

1938年—1945年,由於抗戰及戰時留學政策的影響,留學人數銳減,1938年—1941年僅有300人左右出國。由於戰爭,很多人畢業后留在國外長期工作,戰后回國時已是卓有成就的科學家和熟習現代產業技術的工程師,為中國科學研究體系和工業基礎的建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抗戰勝利催生新的留學大潮,1945年—1949年間赴美留學的在5000人以上。

第四代留學潮

(1949年—1965年)

新中國派遣留學生計劃與國家工業建設計劃密切結合,主要集中於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

從1950年起,中國先后與蘇聯和東歐各國達成了交換留學生協議。1950年—1965年間,教育部(高教部)共向蘇聯、東歐、朝鮮、古巴等29個國家派出留學生10698人,平均每年約1000余人,其中向蘇聯派遣留學生8320人,約佔派出留學生總數的78%。其間如果算上1958年前后因與蘇聯援建的工業項目相關聯而派出的約6000名技術實習生,總派出約1.6萬人,留蘇生超過14000人。

這一代留學生全部回國,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他們中有很多烈士遺孤和革命后代,身上寄托著中國共產黨人建設一個新世界、新中國的殷切希望。這批留學生后來大多數成為國內經濟建設的骨干力量,有的則步入政界,成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

1966年—1971年,受“文化大革命”的沖擊,中國停止向外派遣留學人員。1972年恢復向西方國家派遣留學生,到1978年向49個國家派出1977名留學人員。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吳斌、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