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京
部門便民新招
市住建委
切分“大塊頭”核發施工許可証
東三環CBD核心區,一個由藍色彩鋼板圍合的建筑工地內,距地面20多米的深坑裡護坡樁已經搭建完成,像一個個站得筆挺的衛兵,守護著工地四周。塔吊高高聳起,水泥罐車隆隆轟鳴著,建筑工人各司其職。
雖然現在只是深坑,但在這塊11478平方米的地塊內,不久的將來會建起一座高達528米的地標性建筑——中國尊。“7月底開工,比我們預想的早了一年多,這在以前難以想象。”中建三局中國尊項目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所說的“難以想象”,指的就是市住建委推出的分段審批、分部分核發許可証的改革措施。該項目也是全市首個享受到這一改革措施的項目。具體辦法是:建設項目取得地下部分工程規劃許可証,住建委進行整體項目工程招標確定施工單位后,即可先辦理地下部分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証。待取得地上部分工程規劃許可証后,再辦理地上部分施工許可証。簡單的說,以前的審批是面向整個“大塊頭”,隻有建筑項目所有的規劃全部做完,才能審批。但像這種超高層建筑項目由於體量大、建設周期長,規劃設計非常復雜,項目審批手續和辦理流程也相對復雜,因此按照通常的審批流程,沒有一年半載根本無法完成,一個超高層建筑整體開發建設周期都在5至8年左右。在此期間,建筑的底板及以下部分雖然不涉及消防、人防工程,但按照以往審批模式也隻能干等著。“工期多拖一天,銀行貸款的利息就會多幾百萬。”一位開發商告訴記者,因此項目建設方一直呼吁政府減少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間。
拿中國尊來說,享受到多個委辦局的簡化手續政策,拿到分段核發的規劃許可証、施工許可証等,加快了項目的投資建設。住建委將該項目的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証分為三段,即底板及以下、底板以上正負零以下和正負零以上頒發。中國尊項目通過分段審批這種方式開工時間提前近一年多。通過分段審批、平行辦理的方式,該項目可以縮短建設周期兩至三年,使項目提前投入運營,減少建設單位的資金壓力,良好的投資環境也會吸引更多的投資項目。通過此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住建委將施工許可証辦理過程中原有的17項申請手續精簡到10項,將原辦理施工許可証需要15個工作日縮短至8個工作日。
市住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便民服務將是今后工作的重點。將通過升級施工許可辦理系統,增加主動通知的功能,也就是將審批辦理結果通過短信的方式及時通知辦事單位,使其及時了解辦理情況。另外還將增加報件提前服務措施,在建設單位網上申報材料后,工作人及時獲知相關信息后,主動與建設單位聯系,在現場踏勘的同時,協助指導辦事單位梳理申報材料,最大限度的減少辦事單位跑路。
市國土局、市規劃委
土地入市交易前已做“B超”
對於開發商來說,甭管多大的投資、多宏偉的規劃,沒有土地一切都沒法實現。所以通過土地公開交易市場招拍挂拿地,取得土地開發權是最重要的前提條件。
在此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土地儲備和一級開發項目審批流程也是改革的重點。
改革以前,土地儲備和一級開發流程是,先由發改部門在項目單位取得規劃部門建設項目規劃條件,國土局建設項目用地預審通過后,即辦理項目核准審批手續﹔之后辦理征地相關手續,並發放建設用地批准書,再由交通部門辦理交通影響評價審核,由規劃部門辦理建設項目供地規劃條件,最后由國土局組織入市交易。
改革后,在土地儲備和一級開發階段,將作為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証前置條件的文物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內項目方案審查、水資源論証報告審查、交通影響評價審查、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審定及抗震設施要求確定、人防工程建設標准審查的相關內容前移。在土地上市交易前,由規劃部門組織文物、交通、水務、地震、民防等部門對上述內容進行審查復核,最后由規劃部門綜合出具供地條件。建設單位在通過土地交易取得土地使用權后,除法律法規要求的許可外,不再辦理相關審批事項。需要辦理的,原則上隻要符合控規和供地條件,3個工作日內必須予以批復。這樣就為項目單位在二級開發階段提供了很大方便,節省了大量時間,促進了項目盡快落地。
簡單的說,以前開發商通過招拍挂拿到的土地,並不了解土地規劃條件,在跑各種手續時,也許會遇到地震部門提出“該地塊在地震帶,規劃要從防震7級提升至8級”,也許會遇到文物部門提出“該地塊開發前要先做文物篩查”等,都無疑會給開發單位增加投資成本。而今后,再拿到的土地,已由上述單位提前對土地做好“B超”,開發商拿地時心裡明明白白,不再四處碰壁。
除此之外,在CBD、中關村、麗澤商務區等“六高、四新”重點功能區內的建設項目,審批時也開了“綠燈”:對具備條件的區域,區縣政府可以統一組織節能、環境影響、交通影響、地震安全性等相關評估和審查。對同一地塊的評估和審查結果,不同建設項目可以共用。對已經進行整體評估和審查的地塊,建設單位取得后,政府部門不再就同一內容重復審批,或者簡化相關審批內容。
市發改委
並聯審批多部門同時“開工”
發改委在此次改革中共精簡7項審批事項。其中,取消3項、合並1項,下放3項,精簡數量為15個部門之首。首次提出,在立項環節實行並聯審批告知機制,通過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行政審批服務信息管理系統,有選擇的向規劃、國土、環保等部門發《立項階段並聯審批告知單》,加快了立項速度。
據介紹,投資項目審批的關鍵環節有四個:即立項、規劃、用地、施工等,隻有取得這些審批手續,開發商才能合法開工,其他手續可以在辦理上述關鍵環節的過程中辦理。
審批環節是環環相扣的。在一些關鍵節點,比如在辦理立項前,必須先完成規劃條件、土地預審意見、環評、水資源論証及水土保持方案等4個前置審批手續。
以往的操作,當發改委拿到項目單位的申請書后,會依次向規劃、國土、環保等部門征求意見,即發改委先征求規劃部門的意見,取得規劃部門意見反饋后,再向國土部門和環保部門征求意見,按照上述審批流程,規劃、國土、環保等立項前置審批手續是“串聯”辦理的,三個部門的審批時間是累加計算的。
但並聯審批后,當發改委拿到項目單位的申請書后,對項目是否符合本市產業發展規劃等進行一次性初審,如果認為其基本符合,就同時給規劃、國土、環保部門發出並聯審批單,上述部門收到並聯審批單時可以同時啟動各自部門的審批工作,即各部門審批手續“並聯”辦理,審批時間大大縮短。
由於全部實現網絡化辦理,各部門獨立審查,隻需在規定時間完成審批,牽頭部門監督各部門辦理進度,最后綜合這些意見作最終的審查。原來至少需要五六十個工作日,而現在最長不超過20個工作日,時間縮減了三分之二。
市民防局
工程施工圖轉由專業單位審查
人防工程施工圖審查原來由民防局一個部門負責,該審查部門隻有十幾個人,面對每年幾百萬的人防工程審查量,明顯力不從心。而且,人防工程施工圖審查專業性很強,不僅有人防專業知識,還涉及工程平時使用功能的設計,同時風、水、電等各專業知識必須齊備,雖然工作人員都是科班出身,但專業並不全面,影響了審查效率。
今年4月,市民防局開始試行改革,將此項業務轉交給具有國家資質的7家設計審查單位按國家強制標准審查,該局主要負責施工圖審查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這樣一來,政府部門可以有更多時間做總體規劃以及科技創新研究等,並提升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融合發展的趨勢,提升人防工程為民、便民的公益化發展速度。
目前,遠郊區縣人防工程施工圖審查已全部下放。預計明年上半年,除特殊情況外,中心城區人防工程施工圖審查也將全部下放。
![]() |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