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獻研究室
編者按:本期選載的專題是《毛澤東年譜(1949—1976)》中記載的毛澤東關於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些論述,時間跨度是1949年至1965年。主要內容包括:一切從實際出發,反對教條主義﹔堅持群眾路線,克服官僚主義﹔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反對主觀主義﹔掌握馬克思主義辯証法,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堅持集體領導和民主集中制,反對“一言堂”﹔提倡多謀善斷、兼聽則明﹔提高識別風向的能力,提高預見性﹔抓住主動權,做到高屋建瓴、勢如破竹﹔抓住主要矛盾,統籌兼顧﹔堅持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按客觀規律辦事,作計劃留有余地﹔重視總結推廣經驗,及時糾正錯誤等等。這些論述反映了毛澤東在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的經驗和智慧,也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
1949年 五十六歲
12月2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的講話中說:我們必須要向人民說明我們的困難所在,不要隱瞞這種困難。但是我們同時也必須向人民說明,我們確實有辦法克服困難。
1950年 五十七歲
3月10日在接見外交部首批駐外大使學習班成員時的講話中說:要重視調查研究,重視學習。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有其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我們要通過研究,認識和學習別國的長處。資本主義國家的長處也要學。資本主義的政治不能學,但是他們在經營管理、生產建設中的好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學是為了用,要把學到的好的東西運用到國內建設中來。對於通過調查而了解到的情況,必須加以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研究很重要,隻有通過研究,才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1951年 五十八歲
1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中說:領導方法上應注意多介紹經驗,好的壞的經常通報,使之交流,工作就會推進的。
1952年 五十九歲
8月23日在中共中央討論青年團第三次全體會議有關問題的會議上說:黨委領導不但要交任務、交政策,而且要交經驗。要做好工作必須總結經驗。不但要總結領導的經驗,而且要著重總結群眾生產的工作的各種經驗。
1953年 六十歲
2月7日在全國政協一屆四次會議閉幕會議上的講話中說:我們要進行大規模的國家建設,就必須克服官僚主義,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中央和地方各級領導干部都應該經常地深入下層,檢查工作。以中央一級機關來說,許多部門中的許多領導干部,還僅僅滿足於坐在機關中寫決議,發指示,隻注意布置工作,而不注意深入下層去了解情況和檢查工作,使自己的領導常常脫離群眾和脫離實際,以致在工作中發生了不少的嚴重問題。
2月下旬在南京同中共江蘇省委負責人的談話中說:關於黨政關系,所謂黨政不分的意思,就是黨要統一領導,方針政策要統一﹔所謂黨政分開,就是說具體業務由各業務部門去搞。領導要抓三條:第一條調查,把情況搞清楚。第二條指導,包括方針政策、任務、部署在內。第三條檢查,檢查要直接和下級干部見面,了解情況一起商量,他們覺得有困難,要提出解決辦法幫助他們。指導和檢查,要實事求是。不調查要犯主觀主義,不指導不檢查要犯官僚主義。做一件事情首先要試辦,不要忙於決定,要搞典型,研究典型,要研究一個好的、一個壞的,隻靠好的,不能發現問題。領導人不要弄得人家感到不可測。我們要讓人家了解,想得正確的讓人家知道,想得不正確的也讓人家知道。正確的大家去貫徹,不正確的大家可以提意見,上下一致就通氣了。總之,領導人不要使大家感到莫測高深。
4月21日在復李燭塵的信中說:“工作雖多,可以安排一下,一段時間內隻處理一個主要問題,這樣也就會不覺得太忙了。”
11月4日在同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負責人的談話中說:做一切工作,必須切合實際。切合實際就是要看需要與可能,可能就是包括政治條件、經濟條件和干部條件。
12月7日在審閱過渡時期總路線宣傳提綱時加寫說:“集體領導是我們這一類型的黨組織的最高原則,它能防止分散主義,它能防止黨內個人野心家的非法活動,因此必須特別強調和認真實行黨組織的集體領導制度,而決不可以不適當地過分地去強調任何個人的英雄作用,決不可以使共產黨員由滿腔熱情地勤勤懇懇地為人民服務的高貴品質墮落到資產階級的卑鄙的個人主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