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勇
一老人站在澄邁縣白蓮敬老院裡發呆。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張茂 攝
白沙邦溪鎮敬老院入住率不足一半。 記者 楊勇 攝
海口市舊州鎮敬老院裡的老人在健身區休憩。 記者 楊勇 攝
瓊海市博鰲鎮敬老院老人們在娛樂室打麻將。 記者 楊勇 攝
核心提示
有人煮飯,有人打掃房間,生病有人送醫,不僅不要一分錢,每人每月還發100元零花錢……敬老院的生活讓86歲的五保戶老人朱亞義和妻子很滿足。去年5月,白沙黎族自治縣邦溪鎮敬老院投入使用,這對雙目失明的夫婦就被接了過來。
省政府連續5年把農村敬老院建設列為為民辦實事“十大民生工程”項目之一。5年來,全省累計投入敬老院建設資金2.4億元,使得全省農村敬老院床位增加到7000張。
但農村敬老院快速發展的背后,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新建的敬老院,因沒人管護而無法投入使用﹔能容納80人的敬老院,隻住了8個老人……全省農村敬老院,空著4600多張床位。
免費吃,免費住,還有人照顧,五保老人們為什麼還不願意來呢?
困局
新建農村敬老院裡,設施完備、窗明幾淨,卻並沒有帶來想象中的“五保老人蜂擁而至”。
老人不願來———我省農村敬老院普遍管理水平較低、服務不到位﹔管護沒人干———月工資標准一般在1500元以下,且多數未買基本保險。
全省農村敬老院閑置床位不少。全省3.34萬名農村五保供養對象中,集中供養人數僅為2349人,集中供養率為7%,遠低於國家集中供養率30%的要求。
經費緊 一些市縣將責任全交給鄉鎮
白沙民政局統計數據顯示,白沙全縣9家敬老院裡,目前正常使用的有七坊鎮敬老院、榮邦鄉敬老院、邦溪鎮敬老院和青鬆鄉敬老院等4家,其余5家敬老院目前均沒有老人入住。
8月26日中午,今年5月投入使用的白沙榮邦鄉敬老院裡空蕩蕩的:偌大的院子,80個床位,隻住著8名老人和2名管護人員。
榮邦鄉民政助理符乾祖告訴記者,他已經很努力去勸說老人來敬老院享福了,但很多老人還是不願意來。
有人伺候,為什麼老人不願來?
榮邦鄉嶺尾村60多歲的村民劉敬勇沒有兒女,一個人居住在政府免費為他修建的房子裡。“我身體還好,還能勞動,不想離開村子。”劉敬勇說。
“五保供養對象之所以不願意入院接受集中供養,主要是受傳統觀念影響。”在白沙、儋州等地,基層一線工作人員這樣解釋。
今年5月,省民政廳組成專門調查組,對農村敬老院管理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參加調研工作的省民政廳政策法規處處長石清理認為,海南老人身體好與受傳統觀念影響固然是一部分五保老人不願到敬老院安度晚年的原因之一,但真正症結在於,我省農村敬老院普遍管理水平較低、服務不到位。
數據顯示,我省目前210家農村敬老院中,規模小和床位閑置的為數不少。截至今年5月,我省共有175間農村敬老院的床位數在40張(含)以下,其中10張以下的57間,10張至20張的70間。
石清理說,我省一些市縣並沒有將農村敬老院經費納入市縣財政預算,而是把此項責任全部交給鄉鎮政府,造成五保集中供養人數越多,鄉鎮政府支出就越多。因此,一些財政困難的鄉鎮,對農村敬老院建設和五保集中供養熱情不高,造成有的敬老院雖建成卻無人居住。
全省農村敬老院7000張床位有效使用率僅為33.6%,相當於全省有三分之二的農村敬老院未發揮作用。
工資低 多數員工工資少於1500元
今年年初,白沙七坊鎮敬老院63歲的高亞示“退休”了,兒媳麥玉安頂了班。
在敬老院工作了27年,高亞示並沒有得到五項保險的保障。“退休就沒錢領了,隻能在家吃老本。”高亞示很無奈,但她並不后悔。
10多公裡外的邦溪鎮敬老院,院長劉進淇和管護員高蘭珍、朱桂青的待遇好多了。
目前,劉進淇享受“4050”人員待遇,有五項保險保障,再加上鎮政府的補貼,每月領到手的能有1000元。而高蘭珍和朱桂青也有五項保險,每月領到手的工資約900元。
“工資是低了點,但沒辦法,怎麼說也是一個工作。”劉進淇還盼著工資能漲一些。
“建於2010年的元門鄉敬老院至今沒有投入使用,就是因為待遇低沒人願意干。”白沙民政局負責人坦誠地說。
白沙農村敬老院管護人員所遇到的待遇低問題,在全省也並不鮮見。
省民政廳統計表明,目前全省農村敬老院工作人員344名,其中公益性崗位人員156名、合同聘用人員188名。工作人員的福利待遇普遍較低,月工資標准一般在1500元以下,有43%的工作人員工資標准在1000元以下,其中最低的僅500元,多數工作人員未購買基本保險。
同時,農村敬老院十分缺乏高學歷工作人員,344名工作人員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336名,佔比高達98%。
人手少 少數老人有時吃不上飯
按規定,農村敬老院工作人員與五保供養人員要按不低於1:10的比例配備。目前我省有344名工作人員與2349名入院老人,其比例僅為1:14.64。
另外,工作人員與失能、半失能人員配比應不低於1:3與1:5。
如此算來,我省農村敬老院工作人員缺口仍然很大。
記者實際走訪的情況更不樂觀。
8月27日,在瓊海潭門鎮敬老院,67歲的管護人員符祝花正在院子裡忙著。她和另一名女管護員,負責照顧33名老人,這其中還包括3名沒有自理能力的失能老人。
潭門鎮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潭門鎮目前仍有分散供養人員110人,由於敬老院管護人員少、床位少,很多有意願入住的分散供養人員無法入住。
“原則上我們不接收沒有自理能力的老人。”符祝花說,她們兩個人實在沒有更多精力去照顧失能老人。
更需要照顧的失能老人反而更難進敬老院,這在農村敬老院是普遍情況。而缺乏人手,是最根本的症結。
省民政廳調查組在調研中發現,海口龍塘敬老院,僅有1名管理人員,月工資1200元,要照顧2名失能老人、1名失明老人以及2名五保老人。因任務重、壓力大,這名管理人員早就不想干了,但由於找不到人接手,隻能繼續堅持。
省民政廳調研報告中提到:“大部分農村敬老院管理人員嚴重不足,對入院老人的照料停留在自求多福狀態。少數老人因病或失能等原因,吃不上飯、不洗澡的現象時有發生。”
![]() |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