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2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為試飛員,要時刻想著部隊飛行員的需要。”盡管面對的是科研院所專家權威,承受的是科研進度巨大壓力,李國恩還是大膽地堅持自己的意見:改進構成導彈發射的條件,修改火控系統軟件。經過改進,該系統更加符合實戰要求。
採訪中,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的科研人員有個共識:試飛員是新戰機的“試用者”,隻有他們以科學嚴謹的態度,通過試飛對戰機進行反復檢驗,才能使設計缺陷逐一得到暴露改進。
2002年,國產某新機試飛前,試飛員梁萬俊作為試飛小組成員,在參加完台上試驗和閉環試驗后,提出駕駛杆的操縱設計不符合飛行員習慣。設計人員和廠方反復論証認為,當前的設計是可行的,而且就現有技術情況來看,很難再有改進。
“空中飛行員操縱是否靈巧順手,直接影響飛行質量,絲毫的操縱障礙都可能會延誤戰機,甚至給飛行員帶來災難。”梁萬俊堅持自己的看法。為此,好長一段時間,設計方和廠家怕見他,說他太“倔”。可是,后來的事實証明,這個小小的改進,對改善該型戰機的操縱性起到重要作用。
殲—10戰機之所以性能出眾,是因為在科研試飛中,僅僅針對座艙、起落架等方面,試飛員就提出幾百條改進建議,類似手柄、油門杆這樣的部件,都是靠試飛員用橡皮泥一點一點把心中的感覺捏出來的。
李中華認為:這種“倔”,往往避免了重大試飛特情,挽救了價值上億元的科研樣機﹔這種“倔”,往往避免了設計缺陷,節省研制時間和數以億計的研制資金﹔這種“倔”,往往拉近了平時與戰時的距離,避免了未來戰場上的被動吃虧。
2007年,因成功完成某型導彈系統研制試靶,空軍某試飛大隊集體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9年,因在某新型戰機飛機和發動機工程研制定型中作出重大貢獻,張景亭、丁三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2012年,因成功完成梟龍飛機定型試飛,王文江、梁萬俊榮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給自己找“事”】
“我們多一分風險,裝備就少一分隱患,打贏就多一分勝算”
8月上旬,中國某軍用機場。晴空萬裡。
伴隨著發動機震耳欲聾的轟鳴,一架正在跑道上滑行的新型國產戰機猛然加速、拉高,直刺雲霄。一小時后,戰機成功著地,試飛員說:“感覺很好!”語氣輕鬆得讓人想不到每一次試飛都是“刀鋒上的舞蹈”。
“失速尾旋”、“空中停車”、“最大過載”被國際飛行界劃為死亡禁區的專業名詞,卻是試飛員經常面對的科目。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人物事跡 · 空軍英雄試飛員群體先進事跡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