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朱镕基在上海

——讀《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

為民

2013年08月16日07: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四、推動浦東開發,擴大上海開放

開發浦東的構想醞釀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1984年,上海市政府提出要創造條件開發浦東。1986年,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江澤民同志在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開發浦東的初步方案,並組織編制浦東新區總體規劃。1987年6月,江澤民同志主持會議,決定成立開發浦東新區中外聯合咨詢小組,開始進行可行性研究,浦東開發的整體思路逐步形成。

積極推動浦東開發開放。1988年7月,朱镕基同志提出:“開發浦東是建設‘新上海’的希望”,“要把浦東建設成為上海最現代化的一個部分。通過浦東開發,使上海這個城市整體成為全國最大的經濟、貿易、科技和金融、信息中心”。他在上一屆市政府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推動浦東開發開放,加快了開發浦東的可行性研究。

鄧小平等老一輩領導同志十分關心和支持浦東開發這件事。1990年年初,朱镕基同志兩次向鄧小平同志匯報浦東開發的戰略設想,得到充分肯定。在鄧小平同志的直接推動下,中共中央、國務院委托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的姚依林同志,率領中央調研組赴上海就浦東開發進行專題研究。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向中央調研組匯報了浦東開發基本思路和總體規劃設想。1990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開發開放浦東的決定,浦東開發開放獲得突破性進展。

制定浦東開發開放的具體政策。根據中央的決策,1990年4月以后,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浦東開發開放的具體政策。1990年9月10日,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國務院關於浦東開發開放的三項法規文件,上海市政府也頒布了六項法規,形成了指導浦東開發開放的框架性文件,浦東開發開放至此取得實質性進展。

1990年6月,朱镕基同志率上海經濟代表團訪問香港,大力宣傳浦東開發開放。在題為《上海要進一步向世界開放》的演講中,他指出:“中央做出開發浦東、開放浦東的決定是一個戰略性的決策”,“將會釋放上海所蘊藏的巨大能量”。他還概括了新階段浦東開發開放的四個特點,包括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工業區、引進以外資銀行為先導的服務性行業、進一步探索土地的使用權轉讓、進一步改進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辦法等。他充滿信心地說:“我可以斷言,開發浦東,進一步開放上海,不是一句空話、一個招牌、一個廣告,而是上海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是上海經濟發展現實的前途。”

五、密切聯系群眾,轉變工作作風

傾聽群眾呼聲。朱镕基同志指出:“要為人民服務得好,就需要了解群眾的疾苦,了解他們的要求,同時也要了解我們工作中的成績和缺點,特別是各種制度的弊端和我們隊伍中的腐敗現象。”他要求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帶頭,“要到下面去體察民情,了解真實情況”。他非常注意通過信訪等渠道了解民情。他說:“通過信訪工作,不但能跟人民群眾建立一種信息的聯系,而且可以促進我們同人民群眾建立起血肉關系。”他十分注意從群眾來信中了解“群眾的脈搏、人民的情緒、大眾的要求”,由此“正確地估計政府工作的成績和政府工作人員的素質”,並且受到“很大的啟發和教育,從中學習到很多東西,學習到如何當市長”。在認真傾聽群眾呼聲的同時,朱镕基同志還非常注意在工作中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在歷史重要關頭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維護上海穩定,促進上海發展。

反對官僚主義。朱镕基同志痛恨各種形式的官僚主義,大聲疾呼不克服官僚主義,上海沒有前途。他經常深入基層,傾聽基層一線干部群眾的意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注意總結實踐經驗,提倡講真話、辦實事,勇於負責,敢於擔當,言必行、行必果。他要求:“市政府的各級領導干部和企業的領導,特別是廠長,要到第一線去跟群眾一起摸爬滾打。”“開會協調,一定要拿出仲裁意見”,“不解決問題,不拿出意見,就不要開會”。他指出:“說空話沒有用,發牢騷更沒有用,現在就是要干,要實干苦干。”朱镕基同志不滿足於有關部門只是匯總信息,而是要求對這些信息的處理要有跟蹤反饋和督辦的機制。他明確指出:“相當大一部分批辦事項都長期拖著辦不成。一是機關重疊,互相牽制,扯皮習以為常﹔一是主要負責同志不過問,聽之任之”,要求對“《每日動態》反映出來的問題,過了一天兩天,去查問一下,有關的副市長和委辦局對這個問題有沒有批示?有沒有去查辦?”在他的要求下,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建立了領導重要批辦事項一抓到底的督辦制度。

勇於批評與自我批評。朱镕基同志強調,上報的信息和情況反映,“不僅要報喜,而且特別要報憂。報喜比較容易,報憂比較難,難就難在要突破關系和情面”。“我們應該扶持和鼓勵正氣,一定要壓倒這個邪氣。大家都來根據黨性、黨的原則辦事情,絕對不能講情面、講關系,不要怕得罪人。”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就以鐵面無私、不講情面、經常當面嚴厲批評干部出了名。他也常做自我批評,《實錄》編入他在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三次民主生活會上的發言,對自己的缺點做了誠懇的自我批評。他在一次講話中說:“很多同志都很愛護我,說我的脾氣太大了,批評人家太狠了,往往當著別人的面使人家下不了台”,“我這個毛病要改,批評要注意方式,要注意效果,要肯定成績,多進行個別談話。但是不公開批評,往往難以使大家吸取教訓”。“我沒有別的目的,我只是要為上海人民服務好。特別是我作為第一把手,如果不能嚴格地要求大家,我不來說話,誰來說話呢?我想應該提倡一種精神,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一切,什麼情面、關系也不要講。”

關心干部成長。朱镕基同志十分重視干部培訓的問題,要求市人事局開出100個40歲左右的局級干部名單。他指出:“上海工作搞得更快、更好、更大膽的關鍵在干部,干部是決定因素。”“對有實績的同志、扎扎實實工作的同志,要把他提到領導崗位上來,把那些老說空話、佔在那個位置上不辦事的人拉下去。應該有這麼個風氣,我們的政府工作才有轉機。不要搞關系學,不要怕得罪人。”他對全市局級以上干部提出了三點要求:要“解放思想,勇於實踐,做敢於承擔風險的改革者”,要“為政清廉,辦事高效,做問心無愧的人民公仆”,要“下放權力,深入基層,加強監督,善於協調,做解決問題的能手”。朱镕基同志非常重視培養企業家隊伍,提出了社會主義企業家必備的三條基本素質,並要求從各個企業選拔一批年富力強、素質比較好的干部送到國內外培訓。他說:“應當培養一批年富力強的廠長,讓他們自己抓起來,使企業活起來,到國際市場、國內市場生龍活虎地活動。”對於沒有通過廠長招標的干部,他主張要進一步培訓,給他們創造條件,讓他們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以后“東山再起”。他深入基層,面向群眾,不拘一格,發現並重用優秀年輕干部,為上海的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証。

《實錄》還選入了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間關於環境保護和治理水污染、科技、教育、文化事業、新聞宣傳等多方面的講話。他曾多次到大學、電視台、市人大會議上即席發表講話。《在上海市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朱镕基同志首次披露了個人的坎坷經歷。《在復旦大學的講話》中,他用通俗的語言向上海高校黨政負責同志、教師和學生們介紹了上海的經濟形勢和發展前景。《實錄》還有很多這樣的內容,都生動地反映了朱镕基同志的施政風格。

(文中引文均出自《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

《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16日 06 版)

·《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精彩看點(持續更新)

·《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在北京首發

·朱镕基自述工作經歷:我的信條就是獨立思考

·朱镕基自我評價:對干部要求過急批評過嚴

·朱镕基談施政綱領:要讓12個區長成為12個“市長”

·《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出版 編入的文稿絕大部分首次公開發表

·朱镕基在上海市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延伸閱讀:

·盤點:領導人退休后都寫了什麼書?

·老領導人退休寫書受熱捧

·吳官正新書《閑來筆潭》精彩看點(持續更新)

上一頁
(責編:崔小粟、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