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30日14:00
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更多的是漫漫黃沙,干旱少雨,卻在這種境況下開拓出唯一一個沙漠森林﹔沒有自己的器、航空工業,但全世界幾乎都在使用他們制作的芯片和武器,引來眾多風險投資家的目光﹔沒有多少人,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興企業總數超過全歐洲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興企業總和。與此同時,還要在眾多敵對國家中求得生存。是什麼促使以色列這個小國走向繁榮?《創
業的國度:以色列經濟奇跡的啟示》一書為我們揭示了其中的秘訣。該書在深入分析以色列的創新文化、移民政策、研發計劃、兵役制度等幾個層面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以色列人獲取成功的六個特點。
肆無忌憚的文化
“肆無忌憚”的意思是“不拘禮節、坦白率真、當面爭論、不停提問、挑戰權威”。在以色列,這個詞是帶褒義的。大學生向教授提問,雇員們挑戰他們老板的決定,軍士質問自己的長官,文員批評政府要員,這些對於以色列人是司空見慣的。以色列人自小就被這種行為方式熏陶,他們認為自信是一個人的基本要素,沉默寡言或者言不盡意或許反而會使你落后於人。以色列這種“肆無忌憚”的文化甚至在常用的稱謂上也可見一斑。
《創業的國度》一書介紹說:“以色列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這樣的國家,每個權力人物,包括總理和軍隊政要都有一個所有人都可以叫的綽號。包括普通老百姓在內,誰都可以用綽號稱呼他們。以色列前任總理內塔尼亞胡和沙龍的綽號分別是‘比比’和‘阿裡克’??,這些綽號不是官員背后相互的稱謂,而是公開的,每個人都可以這樣稱呼他們。”有句俗話說得好,“兩個猶太人會有三種觀點”,這是一種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更是一種極有可能孕育創新的民族文化土壤。
軍隊培養企業家
以色列實行強制兵役制度,也是全世界唯一要求女性必須服兵役的國家。除了傳統猶太教徒外,所有的猶太青年在18 歲都要去軍隊服役,這個階段介於高中與大學之間。以色列這種強制兵役制度為以色列的創業文化打下了基礎。因為在以色列軍隊的管理結構中,金字塔最上面的一層非常狹窄,這是精心設計的結構,這種結構意味著高級軍官的人數非常少,也意味著有更少的人發號施令,同時意味著底層士兵有更多的主動權,在前線有隨機應變的權力。這樣的案例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發生的“六日戰爭”(1967 年) 和“贖罪日戰爭”(1973 年) 都可以看到,在那兩場戰爭中,以色列都取得了勝利。
以色列的預備役部隊更具特色。預備役軍人單獨編制,指揮官也由預備役軍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更多的是漫漫黃沙,干旱少雨,但卻在這種境況下開拓出唯一一個沙漠森林﹔沒有自己的武器、航空工業,但全世界幾乎都在使用他們制作的芯片和武器,引來眾多風險投資家的目光﹔沒有多少人,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興企業總數超過全歐洲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興企業總和。與此同時,還要在眾多敵對國家中求得生存。是什麼促使以色列這個小國走向繁榮?《創業的國度:以色列經濟奇跡的啟示》一書為我們揭示了其中的秘訣。該書在深入分析以色列的創新文化、移民政策、研發計劃、兵役制度等幾個層面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以色列人獲取成功的六個特點。
肆無忌憚的文化
“肆無忌憚”的意思是“不拘禮節、坦白率真、當面爭論、不停提問、挑戰權威”。在以色列,這個詞是帶褒義的。大學生向教授提問,雇員們挑戰他們老板的決定,軍士質問自己的長官,文員批評政府要員,這些對於以色列人是司空見慣的。以色列人自小就被這種行為方式熏陶,他們認為自信是一個人的基本要素,沉默寡言或者言不盡意或許反而會使你落后於人。以色列這種“肆無忌憚”的文化甚至在常用的稱謂上也可見一斑。
《創業的國度》一書介紹說:“以色列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這樣的國家,每個以色列,一個僅有710 萬人口、籠罩著戰爭陰影、沒有自然資源的沙漠小國為何如此充滿活力、充滿韌勁?
人來擔當﹔而在其他國家,預備役部隊一般是由常備軍的軍官來指揮的。以色列的預備役制度不僅是這個國家創新的一個例証,同時也是以色列創新的催化劑。作為預備役軍官,一個出租車司機很有可能指揮一位百萬富翁,一位23 歲的年輕人很有可能訓練自己的叔叔,這樣,等級制度自然就消失了。另外,以色列的預備役制度還間接提供了強大的人際商業網絡,許多商業關系是在長期共同作業、一起執行警戒任務或者接受訓練的時候建立起來的。
移民推動創業
以色列的經濟奇跡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那些移民。1948 年,以色列建國之時人口數量是80.6 萬,現在是710 萬。在60 多年的時間裡,這個國家的人口數量增長了將近8 倍,僅在最初的3 年裡人口數量就翻了一番,甚至讓當時新成立的政府不堪重負。現在,以色列公民中國外出生的人佔整個國家人口1 ? 3 還要多。10 個以色列猶太人中有9 個要麼是移民,要麼就是移民的第一代或者第二代后裔。在眾多的移民中,前蘇聯移民對以色列的貢獻最大。1990—2000 年,80 萬名前蘇聯猶太人遷移到以色列,這些人的素質高,也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主要是前蘇聯解體后遷移來的,現在他們是以色列創新的主體力量。移民是不排斥重新開始的,是愛好冒險的人,一個移民國家就是一個企業家創業的國度。
科技“混搭”
所謂科技“混搭”,就是把截然不同的技術和學科結合在一起進行的大膽創新,是一種“跨界“的“交叉式研究”。在以色列,混搭現象最普遍的要數醫療設備和生物科技領域,在這些行業,你會發現隧道工程師和醫生們一起研發出某種信用卡大小的設備,淘汰了注射器。或者,你會發現一個公司既研究細胞、光纖,也研究黃石國家公園的海藻,同時還有治療糖尿病用的可植入人體的人工胰臟。還有一家創業公司,專門制造一種藥劑,能從人體的小腸中發射出圖像,這種藥劑採用的光學技術來自於導彈前錐體。
“ 營利性的愛國主義”
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提出過一種經濟集群理論,指在某一特定地域匯中,大量相互關聯的組織在空間上聚集,比如企業、政府機構、大學等。集群會為其所在地區帶來指數級的增長,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集群中的每個主體都相互存在於彼此創造的商業效應裡。迪拜網絡城就是一個典型,截止2006 年,世界500 強公司中有1/4 都在迪拜設立了分公司,迪拜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了很高的增長率,並在很短的時間內使自己成為全球重要的商業中心。但是,在創業公司的數量,或者所吸引的風險資本方面,迪拜和以色列卻不可同日而言,更不用提在新發明和專利方面的對比了。那麼,是什麼造成了以色列和迪拜之間如此大的差別呢?是“營利性愛國主義”。以色列的核心目標是“為猶太人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建設以色列經濟,加入屬於以色列的集群,把以色列推向這個世界上最遼闊的地方,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以色列的“營利性愛國主義”。
政府引導風險投資
以色列設立的Yozma( 希伯來語,首創的意思) 項目,就是政府出資1 億美元所創建的10 個風險資本基金,每一份基金都必須由三方代表組成:接受培訓的以色列風險資本家、一家國外的風險資本公司以及一家以色列投資公司或者銀行。Yozma 項目的思路是這樣的:政府借錢
給你投資,如果失敗了,你一分錢也不用還給政府﹔但是,如果你賺了大筆的錢,隻需要把最初的投資再加上每年的利息還給政府。1992 - 1997 年,Yozma 創建的基金在政府的資助下籌集到了2 億多美元的資金,這些基金在5 年之內都被出售或者民營化了。今天,Yozma 基金擁有大約30 億美元的資金,為數百家以色列新成立的公司提供資金支持。
啟示
就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而言,以色列人的做法是一個成功的范本,對於我們加快創新創業人才的開發,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培育永不滿足的創新文化,構建創新創業的樂園。以色列人的創新創業精神,並不全是因為“猶太人特聰明”,真正的答案在於更加廣泛和深刻的文化基因。以色列總統佩雷斯說:“猶太人最大的傳統就是不滿足,這對於政治來說或許不是好事,但對於科學來說絕對是好事”。人才不同於干部,干部主要屬於政治、公共、思想、價值領域,在這個領域中,必須“統一思想”,做到“求同”﹔而人才主要屬於經濟、私人、物質、技術領域,在這一領域中,必須“標新立異”,做到“求異”。所以在“人才”的邊界內,一定要講求平等、提倡爭辯、永不滿足、淡化權威、力圖創新。
——塑造創新創業型領軍人物,引領和帶動各類人才隊伍建設。以色列總統西蒙.佩雷斯不但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而且是一個出色的創業家。以色列正是有了佩雷斯這樣的創業型領軍人物的存在,才帶領以色列人成就了今天令世人刮目相看的經濟奇跡。實踐証明,高端人才對事業發展具有關鍵支撐作用,對人才隊伍建設具有引領帶動作用。高層次領軍人才的作用是一般人才不可替代的。要堅持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與自主培養開發國內人才並舉,大力集聚和培養一批海內外高端人才。
——實行充分授權,不斷激發人才的創新創造力。人才發展以用為本。以色列“扁平式”的管理模式,使得以色列人不唯上、不唯權、唯科學、唯真理,這為以色列人充分地發揮創造性思維提供了空間。這其實就是以用為本的人才觀。人才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源,其價值完全
在於使用。作為個體的人才越用越聰明,作為整體的人才越用會越增多。我們要把用好用活人才作為人才工作的核心環節,著力解決人才不適用、不夠用、不能充分使用的問題,讓各類人才用當其時、用當其位、才盡其用、各得其所。
——加大政策創新力度,不斷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的環境。以色列政府在扶持人才創新創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在發展國內風險投資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政府股權投資於混合資本,從而撬動了大量海外投資基金及國內民間資本的進入。人才創新創業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尤其是創業人才處於初創期時,更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創新力度,不斷優化創業環境。
(作者單位:上海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處)
此文刊於2013年第1期《中國人才》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