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2日16:08
獵頭機構、人才信息庫、國際會議與國際辦學等已成為發達國家搜募高層次人才的主渠道。我國人才搜募渠道仍需完善。
當前,各地都非常重視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但通過哪些渠道了解海外人才的信息,如何提高海外引才的針對性和成功率,卻是困擾人們的現實難題。開展海外高層次人才搜募,拓展搜募渠道,創新搜募方法,對於促進海外引才具有重要意義。
開展海外高層次人才搜募刻不容緩
“搜募”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方面是搜尋、搜索,另一方面則是廣泛征求。“海外高層次人才搜募”則既包括對人才的主動尋找和定位,也包括對所需人才的吸引和征集。在沒有硝煙的國際人才戰爭中,誰先搜募到所需要的人才,誰就能在這場戰爭中把握先機。
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均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而海外高層次人才搜募則是各國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國作為一個隻有200 多年歷史的國家,之所以能夠長期處在世界經濟發展的領頭羊位置,與它長期以來對人才的極端重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舉世著名的科學家、思想家愛因斯坦是美籍德國猶太人。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但1933 年希特勒執政后對猶太人大規模地進行迫害,使得愛因斯坦陷入了困境。在這個緊要關頭,美國及時向愛因斯坦伸出了“橄欖枝”。愛因斯坦遷居美國以后,成為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教授,為美國的科技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不僅如此,一大批科學家更是尾隨著他的步伐,陸續來到了美國工作定居,壯大了美國的高科技人才隊伍。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美國用一支名為“阿爾索斯”的偵察部隊,通過強制、非強制的手段,將戰敗國德國、意大利的數千名科學家、工程師“輸送”到美國。后來,這些人主要在美國的大學和研究院所工作,在該國原子物理、核物理學和數學的發展方面做出重大貢獻。1991 年蘇聯解體以后,美國更是盯准這一大好時機,開展大規模的人才搶奪,其中僅高核專家就被挖走2000余名。目前,美國擁有著近百萬的研發人員,居世界各國之首,同時它也是各類高層次人才資源儲備最豐富的國家。
海外高層次人才是我國推進改革開放、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成為人才強國所迫切需要的人才。在人才爭奪戰日趨白熱化的今天,積極開展海外高層次人才搜募,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發達國家用哪些方式搜募海外人才
與人力資源常用搜募渠道不同,海外高層次人才的特點決定了其搜募渠道的特殊性。由於海外高層次人才是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他們往往具有穩定的工作,並且流動意願較低,因此他們的信息資料的獲得具有一定的困難性、復雜性,隻有通過採用不同常規的、有針對性的方式去尋找。
西方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在搜募海外高層次人才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他們主要用以下幾個方式搜募人才:
獵頭機構。獵頭機構被視為是奪取頂尖人才的重要手段,根據國際高級人才顧問協會的統計,全球70% 的高級人才的流動是由獵頭公司協助完成的,90% 以上的跨國公司是利用獵頭公司獲得高級人才的。獵頭機構的行為模式就是通過自身強大的人才數據庫或者人脈資源找到“獵物”,然后採用各種方式將其“捕獲”。當今全球化人才戰爭的爆發為獵頭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越來越多的政府甚至開始設立政府獵頭日常機構。
目前,美國各州聯邦政府內部均設有首席人才資本官和國家獵頭部門,其職責是負責戰略性人才資本管理,幫助政府機構招募高級人才。美國政府還會將重點人才的尋訪委托給商業獵頭公司,從而使政府獵頭隱居幕后。與此同時,政府通過頒布國家政策扶持獵頭產業的發展,使得本國奪取海外高層次人才的行為更具隱蔽性。
海外高層次人才庫。完善的海外人才庫就如同開放的人才市場,在這個市場上用人單位可以依據自身需求准確搜索到適合的人選。為了主次分明地對海外人才進行引進,許多國家建立起分類的海外人才信息庫,如國際頂尖人才、留學人才等信息庫。
20 世紀90 年代,韓國教育部建立了各類韓國人才的國際聯絡站,接著又建立起較為全面的海外人才數據庫,作為國際聯絡站的配套項目。韓國教育部將海外人才數據庫向本國政府部門、高校以及企業開放,幫助它們迅速定位人才目標。我國台灣地區也設立專門機構搜集海外華人高科技人才的信息,建立海外人才信息庫。相關部門還編印《碩士以上人才通報》,每月將打算回台服務的留學生名單、留學生的簡歷等匯編成冊,發行到台灣2000 多個單位。
國際會議與國際辦學。不少國家利用科技合作項目、學術交流會議、國際合作辦學等方式培養本國人才,但也有國家通過國際科技與學術活動爭奪國外人才。隨著世界各國如火如荼地加入到全球人才爭奪戰,巧妙地通過國際科技與學術會議以及高校間的國際關系挖掘緊缺人才,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目前美國就以國際合作為平台,與全球70 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多達800 項科技合作項目,積極開發他國高端人才。日本也十分重視國際科技以及學術交流活動,經常邀請國外專家利用周末或節假日時間到本國進行講學。日本最大的國家資格培訓中心LEC 公司甚至與美國、英國、德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協作交流關系。由於發達國家擁有雄厚的科研資金支持,並且能夠提供優越的創新研發條件和工作環境,很多全球頂尖的專家學者都樂意奔赴各大發達國家進行學術交流和參與授課教學,從而使得這些國家可以順利聘用到國外人才。
駐外機構。除上述三種搜募渠道以外,通過駐外機構進行國外人才的搜募工作也是一種可行方案。在高層次人才聚集的國家和地區增設駐外使領館人才處、開設辦事處,以便形成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的網狀組織系統。為了加大人才引進力度,一些國家在海外設立了人才招聘站。
上世紀70 年代初,韓國就在美國、歐洲成立了具有招聘功能的韓國科學家工程師協會,后來又分別擴展到日本、加拿大、中國和俄羅斯。此外,新加坡在發達國家共設立起 8 個接觸新加坡中心,印度和我國台灣地區則在海外分別設立了旅居國外印度人俱樂部、青輔會辦事處等駐外機構。
我國人才搜募渠道在拓展之中
近年來,我國的人才搜募渠道也在積極拓展之中。
借助獵頭搜募國外高層次人才,是我國目前發現人才的選擇之一。江蘇省政府有關部門曾與8 家著名的國際公司簽訂了“人力資源戰略合作協議書”,開創了中國政府部門與國際獵頭公司合作的先河。人社部成立的“全國高級人才尋訪中心”,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為我國企業提供優質的國家獵頭服務,其獵取人才的領域涉及IT、制造、醫藥、快速消費品等。
但是由於國內獵頭行業發展尚不成熟、相關專業人才短缺以及實際操作過程中不規范現象的存在,在短期內我國隻能選擇放開一部分獵頭行業的市場份額,與國際獵頭進行合作。試圖在利用它們強大的人才數據庫的同時,培養本國獵頭公司,最終形成商業獵頭與國家獵頭有機結合的國外高層次人才搜募機制。
在海外高層次人才庫方面,近年來國內一些部門和單位也掌握了大量的海外人才信息,國家外國專家局、部分省市的外國專家局、外事辦公室、僑務辦公室已經建立起各自的海外人才數據庫,歐美同學會從2009 年開始也開始建立“留學人員高級人才庫”和“海外高端人才庫”,百奧泰擁有的全球高端生物醫藥研發人員人才信息庫中甚至已經包含超過200 萬條的人才信息。但是由於資源比較分散,信息相對陳舊,資源不能共享,信息不能有效利用。
完善的海外高層次人才信息庫的建立,將有助於政府部門和企業立刻搜募到所需的海外人才。因此,有必要採取措施完善海外人才庫,實現人才庫間的互通,形成國家級的海外高層次人才信息庫。國家建立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庫應當是動態的、連接所有的海外人才服務機構的、涵蓋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高精尖人才以及海外留學人員的人才數據庫,其中的人才信息資料也需要及時更新完善,最新信息資料的獲取則可以通過海外專家協會、留學生社團、駐外大使館等多種渠道進行。
國際會議、國際辦學不僅可以培養本國人才的國際視野,也可以在全球范圍內爭奪最優秀的人才。同時,國際辦學還培養了國內高校的人脈關系,這是我們進行國外高端人才搜募時的寶貴資源。國家外國專家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人才與智力交流盛會,大會秉承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精品化的辦會思路,每年召開一次。
百奧泰國際會議(大連)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在高端人才搜募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公司。該公司由海外華人科學家創立,主要負責組織生物醫藥方面的大型高端國際會議。它擁有一支500 多人的團隊,其中200 人專門負責全球高端生物醫藥研發人員的信息採集。每年前來參加學術會議的海外人才均為自費參加,但是百奧泰從來不用為參會人數擔心。之所以能夠這樣,主要取決於它別出心裁、吸引眼球的會議議題策劃。百奧泰的成功經驗還告訴我們,發揮名人的示范效應十分關鍵,一旦把學科領域內的“大牛”攻克,一大批海外高層次人才都會尾隨而至、不請自來。
由於在全球人才市場上,我國人均收入、意識形態與發達國家存在差異,無力與西方發達國家全面競爭國外人才,尤其是稀缺的杰出人才,隻能夠利用國際會議和高校及其合作伙伴的人脈資源,“順藤摸瓜”地去尋找。
此外,我國還在國外建立了一些人才聯絡站,通過這些聯絡站,不僅可以獲得華人華僑的詳細信息,還可以借助華人華僑的力量去找到人才。如江蘇省先后在海外留學人才較多的美國、加拿大、新西蘭、德國、法國、日本等8 個國家分別設立了海外高層次人才聯站。
搜募渠道還需不斷完善
從總體上看,我國海外人才搜募工作,還存在諸多困難。使用國際獵頭公司實施人才搜募,收費過高,一般單位難以承受。國際交流活動的頻繁開展,又往往會局限在特定的專業領域內。
對於各種不同類型的海外高層次人才的搜募,我國可以採用的一個通用做法是:盡快建立起完善的國家超級人才庫,在此基礎上進行人選定位,然后通過邀請這些急需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來華進行學術交流、開展合作科研,或者通過海外華人華僑組織、各種專家組織、駐外機構的關系庫去主動接觸所需人才。但是目前人才庫尚未統一,這一方法往往無法正常使用。
在這種情況下,搜募海外高層次人才,還需採取靈活方式。
對於企業需要引進的應用型人才,由於會對企業的經濟利益產生影響,搜募難度大。另外,由於這些人才通常在大型跨國企業具有穩定的工作和職務,他們不會為無效的求職渠道花費時間和精力,也不像學術科研人才經常會參加學術會議活動,更不可能自己貶身價去人才市場“叫賣”。對於企業需要的專業技術和高級管理人才,隻有那些針對性、保密性較強的渠道才能滿足此類人員的搜募要求。因此可以選擇信譽較好的大型跨國獵頭機構作為實施此類人才搜募的首要選擇。
對於高校和科研機構需要的專家學者來說,這類人群往往正在或者曾經在海外知名學校、科研機構從事學術科研工作、進行學術訪問,他們的流動意願與企業人才相比並不算強烈,但常常會不定期地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有些國外高校甚至規定大學教授每年必須出國參加2 次以上的學術會議。因此,對從事學術科研的海外高層次人才的搜募,可以以國際會議與國際辦學為主來進行。
從實踐情況看,在國內的發展狀況越好的行業,對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越大,也就越容易獲得所需要的人才。因而我們要加快國內相關產業或行業的建設步伐,以此提高海外高層次人才搜募的成功率。(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
(刊於2012年11期中國人才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