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0日14:50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手機看新聞
教育現代化的使命
十八大報告將“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作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硬指標。
此前,中國已經鎖定了2020年的教育發展目標,即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與此同時,黨中央、國務院著眼於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全局,確定了“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為建國百年時中國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當前我國已經邁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教育的發展應與之相適應。”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馬濤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提出了新世紀第二個十年發展的戰略目標,就是要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任務賦予教育的使命。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十八大報告對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強調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
馬濤告訴記者,按照黨的十八大的部署,全面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努力建設一個“更加公平、更高質量、讓人民群眾更滿意的教育”,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將以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教育強國為契機,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
第一,實現更高水平普及教育——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基本解決“入園難”問題﹔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鞏固率達到95%,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達到95%﹔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毛入學率達到40%﹔掃除青壯年文盲。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20%。
第二,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和完善資助體系為重點,擴大和保障公平受教育的機會。按照基本公共服務普及普惠的要求,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重點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基本建立學前教育體系,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共同享有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同時,完善教育資助政策體系,著力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殘疾兒童少年等弱勢群體、家庭經濟困難群體的受教育機會和權利。
第三,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是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務,是實現全體人民學有所教的必然要求。要按照教育規劃綱要的部署,通過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溝通,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有效銜接,努力使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促進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最大的差距還在於教育質量的提高,其中突出的是創新人才培養能力不足。”談及未來十年中國教育現代化這一歷史命題亟待解決的難題,馬濤坦言,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是加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這需要明確各級各類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制定國家教育質量標准,建立健全適應不同類型教育特點和規律、體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求、可衡量、有針對性的教育質量標准體系,形成科學的教育質量評價辦法和評價指標體系。要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地位,改善教師待遇,加強教師培養培訓,提高教師師德水平和業務素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要努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鼓勵學校辦出水平、辦出特色。
實現教育現代化,制度生態均衡發展十分重要。馬濤闡述說,新世紀第二個十年,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仍然是推進教育科學發展的重頭戲。隻有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才能為提高教育質量和培養創新人才創造有利的制度環境。應著眼於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著眼於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重點難點問題和突出矛盾,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加強基層的改革探索突破,聚積改革的共識和力量。應以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為核心,系統推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投入保障機制改革,力爭取得新突破。應以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為突破口,以制度建設為導向,把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在推動教育優先發展、科學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經驗和做法加以制度化,著力完善考試招生制度、現代學校制度、民辦教育制度、教育督導制度和績效評價制度,持續增強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制度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