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0日14:50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手機看新聞
精細化社保之路
實現“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証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專家評論說,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公平性”、“流動性”、“可持續性”等要點,均是針對目前我國社保領域存在的關鍵性問題提出的。
隨著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在全國推開,到今年年底,中國將實現社保制度上的“全覆蓋”。而對照建黨百年目標,社會保障還要盡快實現涵蓋所有人群的“全民覆蓋”,並使現有制度更加定型、穩定、可持續,提升社保經辦管理服務的質量。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研究所所長何平對《瞭望》新聞周刊說:“未來,中國的社會保障事業將從‘制度搭建’階段,步入精細化建設之路”。而面對建國百年現代化國家的社保要求,解決制度“碎片化”、做實個人賬戶、充實社保基金,完善基金運營和監管方式,都是需要突破的關鍵性難題。
社保制度的碎片化,體現在人群分割和社保統籌層次分割兩方面。人群分割方面,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城鎮職工與城鎮居民、機關事業單位與城鎮職工等社會群體之間,在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制度上存在著裂痕,彼此之間難以銜接、轉換。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唐鈞說,這帶來了保障水平上的差異:當一些農村居民養老金每月不足百元時,全國城鎮職工月人均養老金已經達到1531元﹔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改革仍待破冰,其待遇水平與城鎮職工等其他社會群體相比明顯偏高。
“這其中有些是歷史遺留問題。在中短期內,應該實現差距的明顯縮小。這有賴於兼顧各類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確定機制和正常調整機制的建立”,何平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已在“十二五”規劃之內,新農保的基礎養老金也需要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至少要高於城鎮退休職工養老金每年10%的人均增長率”,何平說,這需要央地財政的鼎力支持。
社保統籌層次較低且不統一,阻礙了公眾跨省流動就業時社保關系的轉移。對於1.59億跨省、跨地區流動就業的農民工而言,這更是巨大的社保權益損失。2009年底,《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開始施行。但2011年,全國辦理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跨省轉續78萬人次,與農民工龐大群體及其流動的頻繁程度相比,這一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調整。
“目前我國各級社保機構的管理水平,還不能適應如此大規模的人員流動。到建黨百年時,統籌城鄉的社保制度應得到初步完善,實現基礎養老金的全國統籌,解決跨省跨區域流動就業者的后顧之憂,持續提升社保制度的公信力”,何平表示。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隱含著巨大的資金風險。2004年時空賬規模達到7400億元。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浪潮的加速襲來,一旦“現收現付”模式出現拐點,空賬將極大威脅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2000年,我國開始了做實個人賬戶的地方試點。目前,試點工作已經擴大到13個省(市),共積累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2700多億元。唐鈞說,這與現實空賬規模相對照,還有相當大的彌補空間。
“雖然目前新農保的個人賬戶還難以發揮支撐性作用,但應根據不同區域的不同情況以‘補進口’的方式激勵農民增加個人賬戶的繳費額,使其盡早發揮制度設計功能。到建國百年時,中國正逢人口老齡化的最高峰,那時新農保個人賬戶至少要發揮40%的支撐作用。”何平認為。
近年來,一些侵吞、挪用社保基金的大案要案接連曝出,老百姓養命錢、看病錢的“錢袋子”安全問題陡然引起關注。2011年7月開始實施的《社會保險法》對社保基金的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唐鈞說,但在實際操作中,社保費用的按時足額征繳和社保基金的收支、管理,仍有待細化要求和更嚴厲的監管措施出台。
隨著社保制度的全覆蓋,社保基金的規模日益龐大,解決資金投資運營回報率偏低的問題更顯迫切。特別是一些地方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的回報率連年跑輸CPI,基金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徑需要探索。2012年,廣東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結存資金1000億元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邁出了養老金投資運營探索的第一步,具體效果有待觀察。
“基礎養老金實現全國統籌后,基金的運行風險將更加集中於中央層級。為保障基金安全,現在亟需做好戰略儲備金的籌措准備。”何平所指的戰略儲備金,是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的8689億元(截至2011年底)巨額資產。“這些錢看起來不少,但攤到十幾億人頭上卻不多。因此,當前應在財政允許的范圍內盡量多投入一些,同時加快國有股權劃轉步伐以擴大社會保障基金籌資渠道。到建國百年時至少達到兩三萬億元的規模,才能夠抵擋人口老齡化對社保基金的支付壓力和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