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两名年轻副镇长的新闻令人关注,一名是四川泸州古蔺县石宝镇28岁的副镇长赵光华,在7月1日这天,向上级部门正式提出辞职,并在网上发表了自己的辞职感言,自称任副镇长两年来,每年平均有4个月在维稳,只有4个月在干“正事”。除工作压力大、收入低之外,还有“价值观”的问题。另一名是福建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25岁的副镇长,7月4日上午被发现吊死在办公室内,在小郑的电脑里还留有一封遗书,上面也写有“工作压力”、“被社会抛弃”等字样。(7月7日《海南特区报》)
的确,这两则新闻在上周甫一报道,立时就引起广大网民的高度关注,并在网络和媒体上不断地发酵,公众各持己见、众说纷纭,夸张地说这两名年轻副镇长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轩然大波。对此,笔者认为,赵副镇长的辞职是其个人的权利,他有选择自己职业的自由,我们不应过分地苛责和过多地解析;而对于郑副镇长的自杀,我们更多地应是惋惜和痛心。但一个共同的原因使得他们作出了各自不同的决定,这理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不管是前途光明的赵副镇长的公开辞职,还是风华正茂的郑副镇长的黯然辞世,“工作压力”成了决定他们生死的不约而同的主要理由。20出头、不到30岁的年轻干部,正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大好青春,本该锐意进取、挥斥方遒,却因工作压力大,一个辞职另谋出路,另一个则尤为可叹、更为可惜地选择了与世长辞。这也反映出了部分年轻干部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明显弱势:受到挫折后容易动摇,在压力面前容易波动,进而产生思想包袱。要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各级领导和组织的关心爱护,为基层干部减压解难,营造更加适合他们成长的良好环境,更需年轻干部自身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抗压能力”。
的确,基层工作琐碎、千头万绪,基层干部辛苦、经常加班加点,甚至缺少足够的休息时间,环境很艰苦、生活很清苦,这是不争的事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而基层正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正是年轻干部施展才华、发挥才智、实现理想抱负的大舞台,正是培养和锻炼年轻干部的大熔炉。
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到基层培养,干部在基层接受锻炼和考验,这是我党的一贯用人方针。因此,年轻干部要把基层作为自己干事创业的摇篮,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身的“抗压能力”,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丰富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经验,把担子视为挑战,要有敢于挑担子的勇气,直面挑战、迎难而上,把压力化成动力,要有勇于攻坚克难的信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始终充满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始终富于昂扬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得到组织的认可、赢得群众的满意,快速地成长起来,从而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肩负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和使命,为两个“百年目标”、“中国梦”的实现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