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干部因作风问题“落马”事件屡有发生,给干部考核敲响了警钟。反思当前干部考核,依然侧重能力和业绩,作风考核缺乏标准和细则,有些地方制定了标准,但在考察过程中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如何让作风好的干部能在提名时“浮出水面”,提拔时脱颖而出,就必须让干部作风“软考核”变为“硬指标”。
指标设置须“硬性”。干部作风之所以难考核,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标准,没有操作细则,或指标设定空泛,不具体,没动真。因此,干部作风标准设定先要求“全”,既要有工作作风,还要有生活作风;既要八小时内的表现,还要有八小时外的表现;既要有对服务对象的,还要有对亲朋邻里的。后要求“真”。每项标准中都要有真材实料,便于考核,容易操作。如八小时外的表现,就要设置是否参与赌博、是否进出娱乐场所、是否包养情妇、是否诚信友爱等多项能考核的细则。最重要是求“实”。必须将所有指标进行分值量化,每个项目占多少分,最终考核得多少分,哪些项目直接实行“一票否决”,通过量化考准考实干部作风。
考察过程能“过硬”。考准干部作风,必须先有一支素质过硬考察队伍,要对参与考察的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同时,还要严格纪律,建立考核责任追究制,对考核人员进行约束。其次,还要创新考核方法。既要保留民主测评、谈话征求意见等传统考察方式,还要创新考察方式,深入到工作一线去考察、到急难险重事件中考察、到社区和居住楼宇甚至娱乐场所去考察。最后,还要扩大考察面,延长考察线,让更多的干部群众参与到考察中来。考察中要多听听普通干部和居住地村社区干部的意见,多听听工作对象的意见,多听听亲朋邻里的意见。
成果运用敢“动硬”。组织怎么考,干部怎么走,考核成果应用直接关系到干部作风转变成败。因此,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必须充分运用作风考核成果,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求真务实、不图虚名、踏实干事、埋头苦干的干部,要大胆提拔,择岗使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作风好的干部埋没;对为人虚浮、好大喜功、品行不端、投机钻营、只善于拉关系跑关系等作风不实的干部,坚决不予提拔重用,对违反党纪国法、道德品质败坏的干部要坚决查处,绝不姑息。同时,要建立健全干部选任机制和程序,从源头上杜绝作风不好的干部被提拔,树立良好的干部选拔作风导向,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