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上公布了1720家公司去年的招待費133億,部分央企名列前茅,少數央企“招待費”佔淨利比重超過11%。
毋庸諱言,我國的央企素來存在政企不分、個別央企負責人無企業家精神、機構臃腫、缺乏有效監督等諸多問題。“天價”接待費雖然只是這些問題中的冰山一角,但其與時下的“反鋪張、反浪費”社會氛圍嚴重背離,撩撥著公眾的關注神經,深挖此現象的成因顯得非常必要。造成這些弊端的主要根源有以下三點:
一是受傳統吃喝觀念的影響。人們常說:“民以食為天”、“食色、性也”,從生理和哲學的角度肯定了吃喝的重要性。古有政客商賈以吃喝送請建交,文人騷客以飲酒吟詩作畫聚友,江湖英雄以喝酒吃肉結義,市井草民以小蘸飲茶打堆。今有升官晉職請人吃飯,轉行跳槽請人吃飯,喬遷新居請人吃飯等,國人的吃喝變得不那麼單純,已演變成了一種社交“藝術”、一種生存“技能”。
二是受個別政府高度集權的管理體制的影響。央企是由國資委出資設立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主要的稅收來源。因此個別政府對央企的干預無處不在,從而導致他們管了很多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這樣不僅浪費了政府的行政運行成本,還增加了央企“捧官”的接待負擔。
三是受個別人特權意識的影響。正是因為央企的特殊性,造成央企內部管理超同政府化。為了加強對央企的管控,許多地方都是“空降”黨政領導經營企業。任命時他們並不善長企業管理和經營手段,難免決策失誤、投資失敗,導致企業虧損,最終以接待費沖賬。更有甚者鑒於自己的雙重身份,主動權利尋租,下面的人為了獲得稀有資源、贏得晉升,不得不主動巴結、獻媚,這樣的錢權交易,企是區區接待費能夠買單的。
要想徹底為央企接待費“瘦身”,隻有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嚴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才能讓政府放權、央企更好、更快的發展。
|